Rechercher dans ce blog

Wednesday, January 31, 2024

经济日报:勿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股价管理 - 东方财富网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受这一消息提振,A股近日走出一波“中字头”行情,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煤能源等央企上市公司纷纷大涨。

市值是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表达对上市公司认可的结果,可直接反映一家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未来成长性。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绩效考核,倒逼企业管理层与投资者同呼吸、共命运,是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的具体体现,与前期稳市场政策一脉相承。

在过去较长时间里,央企估值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地位不匹配,不少企业长期呈现“低估值、低股价、低活跃度”的“三低”状态。究其原因,既与央企大都处于传统行业,与新经济行业相比成长速度较慢有关;也与部分央企不重视市值管理,忽视与投资者关系的维护,导致股民对公司价值认知不足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央企股市“压舱石”作用的发挥,影响了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当前A股表现低迷,管理层千方百计活跃市场、提振信心,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就是要推动央企管理层更加重视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在稳市场、稳预期上起到表率作用,继而带动全体上市公司提升质量、回报投资者,共同构建稳定健康运行的资本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市值管理不是单纯的股价管理,更不能等同于股价上涨,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并不能一蹴而就。答好这道题,需要参与各方提高认识、尊重规律、稳扎稳打。

企业好是因,市值高是果,只有经营好了企业,才能从根本上管好市值。这意味着央企掌舵者除紧盯股票涨跌外,要更加关注公司基本面,夯实主业,扎扎实实提升经营质量;要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运用增持、回购、现金分红等手段平衡好股东短期利益与公司长期价值;要与投资者建立良好关系,通过常态化的沟通交流,让投资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公司价值。

把市值管理和央企负责人的切身利益挂钩,激励“关键少数”重视公司价值经营的同时,还需谨防“关键少数”为冲业绩、牟取私利,通过财务造假或操纵股价等手段进行“伪市值管理”。管理部门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划出合法市值管理与非法操控市场之间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并加大法治供给,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行为,以严惩重罚遏制住央企负责人违法违规的冲动。

市值管理成为绩效考核的“指挥棒”,或将开启新一轮央企价值重估,投资者既要把握投资机会,也不得将央企市值管理当作短期概念来炒作。不论是央企还是民企,企业经营质量都需经过市场检验,企业价值的实现都应建立在理性的交易秩序之中。如果一心追逐热点、炒作概念,不仅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更是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到头来难免落得“一地鸡毛”。

中字头”股票受追捧,折射出市场对改革政策的欢迎和认可,以及对促进A股估值回归合理水平的迫切期待。立足“稳”字,包括央企在内的上市公司应多一分久久为功的定力,管理部门应多一分坚定改革的决心,投资者应多一分价值投资的理智,各方同向发力,形成最大合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作者:李华林

原标题:勿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股价管理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dblock test (Why?)


经济日报:勿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股价管理 - 东方财富网
Read More

1月制造业PMI回升开年经济运行呈平稳向好态势 -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2%,非制造业PMI扩张有所加快,服务业PMI升至扩张区间。专家表示,综合来看,景气水平有所回升,2024年经济将实现平稳开局。

制造业生产有所加快

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PMI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至49.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PMI指数小幅回升,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回落,表明经济趋稳因素有所增加。

1月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为51.3%,升至近4个月以来的高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由于市场需求端趋稳回升,企业增加产成品库存,以备后市销售,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

同期,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49%,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表明内外需求景气度均有所改善。

大型和中型企业景气度协同回稳。数据显示,1月大型企业PMI为50.4%,较2023年12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8.9%,景气水平改善。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大型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或超过80%,企业产能释放较快。

节日消费带动服务业市场活跃度回升

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连续2个月上升,延续平稳扩张走势。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在企业节前备货和节日消费的双重带动下,服务业活动有所提升,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受冬季低温天气及春节假期临近等因素影响,建筑业进入施工淡季,1月商务活动指数为53.9%,较2023年12月下降3个百分点。

春节假期临近,网络消费趋于活跃,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的高位。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市场活跃度有所回升。

“综合来看,2024年开年非制造业回升向好动能不断积聚,一季度非制造业经济有望继续平稳向上。”蔡进分析称。

开年经济运行呈平稳向好态势

数据显示,1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较2023年12月上升0.6个百分点。赵庆河分析称,这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扩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月PMI数据整体上行,意味着开年宏观经济运行回稳,特别是市场需求不足问题有所缓解。不过,制造业PMI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背后是当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我们判断,接下来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持续发力。”王青说。

文韬表示,应继续落实各项稳经济促增长扩需求政策,同时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经济活力,为经济回稳向好运行巩固基础。

Adblock test (Why?)


1月制造业PMI回升开年经济运行呈平稳向好态势 - 上海证券报
Read More

收评:沪指跌1.48% 两市逾4800只个股下跌 -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e公司讯,1月31日,两市股指弱势下行,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创调整新低,两市个股多数下跌。截至收盘,沪指跌1.48%,深证成指跌1.95%,创业板指跌0.66%。盘面上,传媒娱乐板块早盘走强,午后回落,中广天择、内蒙新华、时代出版、中视传媒、新华传媒等多股涨停;保险板块上涨,银行板块小幅下跌;中字头个股反复活跃,中建环能等多股涨停;其他板块多数下跌,酒店餐饮、旅游板块大跌,软件服务、房地产、船舶、医药等跌幅居前。两市逾4800只个股下跌,成交金额逾7500亿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Adblock test (Why?)


收评:沪指跌1.48% 两市逾4800只个股下跌 - 证券时报
Read More

对民营上市公司同样应激励其恰当的市值管理 - 证券时报

(原标题:【评论】对民营上市公司同样应激励其恰当的市值管理)

1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2024年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24年各中央企业要推动“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这已是国务院国资委一周之内第二次提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备受各方关注。市场的反馈来看,中字头的个股走势抢眼,明显强于大盘,这一现象突出了市场对这一措施表示了正向的解读。不过,另一方面,中小盘个股仍延续跌势,部分个股甚至比以往跌的更为惨烈。

事实上,监管部门推出了减持新规,对融券业务进行调整等措施。以以往备受市场诟病的大股东借券做空自己为例,证监会对融券业务作出调整,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堵住了部分限售股“绕道减持”的后门。而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的出台,则堵住了部分破发、破净或者分红未达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的步伐。

从一个事情的正反两面来看,包括融券新规、减持新规等仅是约束了部分股东在市场上搞破坏,刹住了备受诟病的清仓式减持、偷偷式减持的恶风,但是要让上市公司的利益方努力改善资本市场的价值则需要更强有力的措施。

个人认为,要想获得市场的相应,必须让大小非的减持条件与公司市值成长挂钩。以首发公司的战略配售股份为例,该部分持股有一个重要群体便是保荐机构的子公司,既然其通过中介业务赚的盆满钵满,就应当对后续公司市值成长负责。比如说要求上市公司的市值较发行价高于一定的幅度方可减持,否则顺延继续限售一年。某种意义来说,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绑定的非常深,一旦“利益同盟者”利益受损,上市公司自然会重视市值的成长。

另外,对于其他大小非股东来说,其减持套现条件同样应当与公司市值成长挂钩。例如其减持的价格必须较新股发行价格高,而且参照减持的年份计算高的幅度,在上市后第二年的减持价格必须较发行价高20%,上市第三年的减持价格必须较发行价高30%,以此类推。按照此做法,一方面可遏制利益方恶意助推高价发行,在部分小非股东为董高监的背景下,同样也可以让公司管理层努力经营,重视公司市值的成长。

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市值管理被等同于操纵股价,但从全球股市发展来看,市场确实需要市场管理,而且还有着一套成熟的市值管理模式。在注册制快速推进的当下,不注市值的上市公司,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部分甚至没有流动性,逐步沦为僵尸股,这是一个多输的局面。因此,必须激励民营企业股东进行恰当的市值管理。

除了减持限制外,同样可以推动市值成长与再融资挂钩,引导上市公司更多推出与市值挂钩的股权激励措施等。必须强调的是,恰当的市值管理并不是洪水猛兽,如果上市公司及其高管长期对股价不管不问,也是市场的悲哀。

我们不需要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式的市值管理,但是可以激励、引导民营企业推出恰当合理的市值管理措施,回应市场呼声。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Adblock test (Why?)


对民营上市公司同样应激励其恰当的市值管理 - 证券时报
Read More

Tuesday, January 30, 2024

解数|哪些央企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_财经上下游 - 澎湃新闻

从2022年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中特估”,到国务院国资委近日提出全面推开市值管理,央企上市公司能否迎来估值修复?

1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激励和约束对等,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企业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同时对踩红线、越底线的违规事项加强惩戒,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在前期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央企对市值管理考核反应积极。1月30日,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601117.SH)回应澎湃新闻表示,已制定工作方案,正在不断修订完善,将会尽快推出。此前,中国建筑(601668)投资者热线相关人员表示,对于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考核的消息,感到“振奋”,内部也在学习交流过程,后续动作也有待进一步消化之后。中国交建(601800)投资者热线相关人员表示,该公司在2021年就开始就市值管理工作布局,涉及股权激励、信息披露、专业化重组、公司治理等方面。

据国资委披露的数据,2023年末,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万亿元。如果按wind统计的更大口径,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央企上市公司股票达475只,目前市值超25万亿元,在整个A股市值中占比30%左右。

目前,一大批央企估值偏低。475只股票中,以市净率看,市净率低于1的达到80只;以市盈率看,市盈率低于10倍的股票有40只。

同时,不少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可观。以股息率看,股息率超过3%的股票有71只。据wind,截至1月29日,股息率排名前五的非金融央企上市公司为中远海控(601919.SH)、中粮科技(000930.SZ)、冠豪高新(600433.SH)、中国神华(601088.SH)、鲁西化工(000830.SZ),股息率分别为18.69%、8.99%、7.78%、7.12%、6.76%。

从券商研报看,市场预期市值管理全面推开将进一步促进央企经营提质、降本增效、并购重组、提升股东回报等,从而提升央企上市公司估值。同时,电信、石油、电力、建筑、医药、装备等板块的央企上市公司被看好。

华泰证券认为,电信运营商作为科技行业国有企业标杆,有望长期受益于我国数字中国及AIGC等新技术的发展,建议关注电信运营商板块投资机遇。相关受益股包括中国联通(600050.SH)、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电信(601728.SH)。

国泰君安研报称,当前“三桶油”对标海外能源企业价值重估空间大,国企改革背景结合“一利五率”以及“市值管理”考核目标驱动石化央企ROE持续改善,经营效率继续提升,石化央企估值或进一步改善。相关受益股包括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海油(600938.SH)、中国石化(600028.SH)、中海油服(601808.SH)、昆仑能源(00135)、海油工程(600583.SH)、中石化炼化工程(02386)。

招商证券认为,国家对于市值管理的考核有望引导电力央企更加关注盈利质量和股东回报,电力行业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相关受益股包括华能国际(600011.SH)、华电国际(600027.SH)、国电电力 (600795.SH)、长江电力(600900.SH)、中国核电(601985.SH)、申能股份 (600642.SH)、中广核电力(01816)。

长江证券分析称,2024年建筑央国企改革有望加速,同时考虑到当前时点估值仍在低位、机构持仓较少,且2023年基本面或平稳兑现的同时2024 年基本面前景具备支撑。相关受益股包括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交建(601800.SH)、中国化学(601117.SH)等低估值优质建筑央企。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鉴于国资委拟将市值管理纳入业绩考核,其建议关注未来医药行业央国企的经营效率提升机遇,央企方面重点关注国药系企业太极集团(600129.SH)、华润系企业如昆药集团(600422.SH)、华润三九(000999.SZ)、东阿阿胶(000423.SZ)和迪瑞医疗(300396.SZ)等资本运作与经营效率提升;地方国企重点关注派林生物(000403.SZ)、新华医疗(600587.SH)、仙琚制药(002332.SZ)等。

银河证券研报认为,轨交装备领域央国企龙头股息率高、盈利能力持续且稳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市场高红利策略,推荐央国企龙头中国中车(601766.SH)、中国通号(688009.SH)。

华金证券认为,此次随着国资委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股权激励等改革预期将得到强化,看好电力央企优质资产注入,以及电力运营商高股息高分红属性的优势;此外,央国企在高端能源装备(核电、燃机、抽水蓄能等)、智能电网(特高压、柔直等)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技术实力已接近甚至赶超海外一线品牌,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欧美电网改造升级背景下,持续看好一带一路战略加持下的电力装备出海机遇。建议关注:1、电网央企旗下上市公司:国网信通(600131.SH)、国电南瑞(600406.SH)、南网科技(688248.SH)、南网储能(600995.SH)、涪陵电力(600452.SH)、明星电力(600101.SH);2、电力运营商:长江电力(600900.SH)、华电国际(600027.SH)、中国核电(601985.SH)、中国广核(003816.SZ)、三峡能源(600905.SH)、龙源电力(001289.SZ)、节能风电(601016.SH)、中绿电(000537.SZ);3、电力装备:许继电气(000400.SZ)、平高电气(600312.SH)、中国西电(601179.SH)、东方电气(600875.SH)、佳电股份(000922.SZ)等。

Adblock test (Why?)


解数|哪些央企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_财经上下游 - 澎湃新闻
Read More

Monday, January 29, 2024

国资委: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 - 证券时报

(原标题:国务院国资委将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

证券时报网讯,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引导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激励和约束对等,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企业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同时对踩红线、越底线的违规事项加强惩戒,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国务院国资委还将探索将品牌价值纳入考核,鼓励企业练好内功、外塑形象,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美誉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校对:王锦程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Adblock test (Why?)


国资委: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 - 证券时报
Read More

国际油价上冲80美元/桶关口未果专家建议油企运用期权组合工具应对风险 - 同花顺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1. 国际油价上冲80美元/桶关口未果专家建议油企运用期权组合工具应对风险  同花顺
  2. 红海油轮遇袭引发忧虑,油价本周开盘继续上涨  华尔街见闻
  3. 恒泰期货1月26日早盘交易策略_外汇动态报道  汇通网
  4. 周评:美国重磅数据点燃行情!中国传考虑砸2万亿救股市胡塞武装重大袭击、油价暴涨逾6%  FX168财经
  5. 【原油市场周报】美俄原油意外断供多重利好助推油价上涨  CME Group

国际油价上冲80美元/桶关口未果专家建议油企运用期权组合工具应对风险 - 同花顺
Read More

Sunday, January 28, 2024

多家科创板国企回应市值管理高效落实各项要求回报投资者 - 证券时报

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1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再次发声,在《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文章《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强调要深入推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完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上市公司真实价值。

针对上述消息,多家科创板国企积极回应。其中,百克生物表示,公司始终关注公司价值在资本市场上的体现,高度重视企业经营与发展,以良好业绩提升企业价值、回报广大股东。公司最近的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亿元至5.3亿元,同比增长158.9%至191.95%。

中国电研表示,自2019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超过5.4亿元,每年分红比例均超42%,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认可度不断提升。后续,公司将持续稳定回馈投资者,促进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共同提升。

中国通号、时代电气作为“A+H”两地上市公司,除了在经营业绩和现金分红等方面不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外,还通过回购增持、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增加与投资者的交流互动、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等方式合理维护公司股价。

中国通号表示,公司不断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沟通,主动披露轨道交通重要项目中标情况,常态化开展业绩说明会并接待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的调研交流,多措并举向市场积极传递公司投资价值。

时代电气表示,其大股东中车株洲所已累计增持公司A股金额达5056万元,并自愿延长A股锁定期12个月。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Adblock test (Why?)


多家科创板国企回应市值管理高效落实各项要求回报投资者 - 证券时报
Read More

证监会今起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 -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梁银妍

据中国证监会1月28日发布的消息,证监会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一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因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第一项措施自1月29日起施行,第二项措施自3月18日起施行。

同时,沪深交易所、中证金融发布了相应的业务通知。业内专家表示,此次融券规则调整强调以投资者为本,重点回应投资者关心的限售股出借等问题,一方面,阶段性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将更好地稳定投资者预期,严防通过限售股出借变相违规减持等行为;另一方面,转融券效率降低,适当制约机构运用工具的优势,有利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采取两项针对性措施调整转融券机制

据介绍,本次主要采取两项针对性措施调整转融券机制,体现出以下两大监管意图:

突出公平合理,降低融券效率,制约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给各类投资者更充足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秩序;突出从严监管,阶段性限制所有限售股出借,进一步加强对限售股融券监管,同时,坚决打击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调整并不改变两融制度的基本框架,旨在保持制度的透明度、稳定性、可预期性。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在总结前期优化融券机制安排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作出的安排;同时将转融通约定申报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是机制的一次微调,但有助于建立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上述专家进一步解释称,此前,投资者使用约定申报出借,出借的证券盘中可以实时到达证券公司,供融券投资者实时卖出,本次将转融通约定申报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后,可降低融券效率。特别是,前一日的出借信息通过交易所和中证金融网站公开,次一日起才可以用于融券的制度新安排,能够给予投资者更充足的时间判断市场信息。

据悉,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强化监管,把制度的公平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时总结评估运行效果,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充分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日前召开的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维护市场公平性出发,系统梳理评估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安排,重点完善发行定价、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券商人士看来,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召开后,融券规则随即优化调整,既是充分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也释放出了当前“稳市场、稳信心”突出加快落实、争取尽早见效的信号。

2023年10月,证监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股份,并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新规实施以来,不少证券公司对两融业务进行合同修订,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和交易目的的穿透式管理,防止参与违规或为违规提供便利风险。近期,广发证券、中信建投、山西证券对融券业务细则进行了调整,禁止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

据证监会介绍,新规实施后,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此外,新规发布后存在高管战略投资者的新股上市,上市初期均未发生出借。

Adblock test (Why?)


证监会今起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 - 上海证券报
Read More

周末会客室|央行宣布降准!市场早有预期但力度却超预期-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主持人:广东股市广播王春仪

嘉宾:光大期货研究所王东瀛

本期看点: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流动性1万亿元。1月25日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从2%下调到1.75%,并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结合历年的货币政策的操作经验和过往情况,春节前后往往是央行降准、降息的重要窗口期,因此市场对实施降准等货币政策已有所预期,但降准力度上却略超预期;近年来,雪球这种非保本型收益凭证受到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类金融机构纷纷以不同角色参与其中,雪球在市场中的影响也逐渐增强。目前,雪球敲入带来的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

Adblock test (Why?)


周末会客室|央行宣布降准!市场早有预期但力度却超预期-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Read More

Saturday, January 27, 2024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恢复 - 中山网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3%,降幅比上年收窄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从年内走势看,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利润从2023年1至2月份同比下降22.9%逐月回升至全年下降2.3%,利润降幅大幅收窄。分季度看,2023年一、二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1.4%、12.7%,三、四季度分别增长7.7%、16.2%,利润由降转增,并实现较快增长。从当月增速看,自2023年8月份以来,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

  工业企业营收水平稳步回升。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累计营收增速连续5个月回升。其中,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三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

  超六成行业全年利润实现增长,七成行业利润呈回升态势。2023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利润增长面为65.9%,比上年扩大12.2个百分点;有29个行业全年利润增速比1至11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呈回升态势,占70.7%。

  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2023年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正增长,增速为4.1%,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工业企业利润恢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原材料、消费品行业利润降幅收窄,电气水行业利润快速增长。2023年,原材料制造业利润降幅比上年大幅收窄17.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比上年增长54.7%。

  于卫宁说,总体看,2023年工业企业利润保持恢复态势。下阶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增强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赵伟

Adblock test (Why?)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恢复 - 中山网
Read More

突出以投资者为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专家解读证监会2024年重点工作 - 证券时报

日前,中国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资本市场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突出“稳”与“进”的统筹,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受访专家认为,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非常契合资本市场运行的本质。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上,都应该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压实金融中介责任,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摩擦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此外,近期国家多次释放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信号,体现出国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接下来的关键是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在实践中,应注意避免宏观政策分解谬误,降低不确定性对于市场的冲击。

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1月24日,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提到,要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广大中小投资者就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可以说,没有亿万中小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就没有资本市场30多年的发展,他们是市场的功臣。”王建军指出。

此次系统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足见其重要性。会议强调,从维护市场公平性出发,系统梳理评估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安排,重点完善发行定价、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指出,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考虑到了资本市场的本源,考虑到了市场的基础,考虑到了投资者的重要历史贡献,体现了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非常契合资本市场运行的本质。

在赵锡军看来,我国2.2亿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根本,投资者是资本市场资金的首要来源;同时,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规模占总人口比例相当高,投资者的利益关乎国民福祉;此外,从历史角度来讲,资本市场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总市值不断扩容,也有赖于广大投资者的贡献。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持续增长带来的资产配置需求的升级,融资端服务能力,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向记者表示,融资端功能的有效发挥,能够实现投资者收益的增长,将会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从而带动内需的有力提振。并且,借助投资收益的提升,投资者将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市场中来,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促进融资市场的繁荣。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也是金融工作“人民性”最直接的体现。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实现“以投资者为本”需要从多方面形成合力。

赵锡军认为,首先,在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上,都应该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第二,上市公司直接向投资者获取资金,要对投资者负责,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第三,从监管角度,监管部门要把投资者利益保护作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落实下来,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田轩也指出,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具体来说,监管部门要坚守“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从严监管市场“出口端”,继续完善强制退市标准,优化退市流程环节,重视退市配套机制,让资本市场实现正常的“优胜劣汰”与“新陈代谢”,使稀缺的资源真正配置到最优质的资产上。

同时,进一步压实金融中介责任,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摩擦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除了通过完善制度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职、提高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进一步强化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责任,或者通过建立证券各行业协会评分制度,来引导证券服务业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

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会议强调,大力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更加积极开展回购注销、现金分红。

田轩指出,分红和股票回购注销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效果较好的方式。其中现金分红也是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力方式,而股票回购更是具有传递企业成长信号、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功能。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报告显示,当前,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无论是公司数量、注销股份还是涉及金额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数据显示,近两年国内市场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19.54亿股,占比15.93%,回购金额173.37亿元,占比10.41%,回购用于维护公司长期价值和广大股东权益的功能进一步凸显。2023年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金额同比增加18.14亿元,同比增长23.37%。

但在港股、美股市场,通过实施股份注销以满足市值管理需求的回购比例一直较高。田轩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各项制度逐渐完善,近年来我国股票回购的企业数量、股数和金额都出现了较大的增长,但依然与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以及A股市值的发展趋势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田轩认为,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引导上市公司形成常态化、持续性的回购注销态势,在优化上市公司股本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同时,提升整个市场的信心和吸引力。

同时,会议还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推动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国企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从信息披露等角度加大对低估值上市公司的约束。

事实上,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1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包括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中信证券报告指出,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有助于提高央企对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未来,央企或可通过鼓励回购、提升现金分红比例、加强股权激励等多重路径进一步加强市值优化管理。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常会上多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随后,证监会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改革端等各方面推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先后推出阶段性收紧IPO和再融资节奏、调整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比例、从严规范股份减持、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健全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和股东增持机制等重要举措。特别是有关部门出台减半征收印花税、实施国有保险机构长周期考核、调降保险资金权益投资风险因子等关键性措施。

近日,国常会再次表示,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此次系统工作会议也明确,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健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有效机制,强化各方协同,加强与市场沟通,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稳市场、稳信心。

在田轩看来,近期一系列表态,体现了国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接下来的关键是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在实践中,还应注意避免宏观政策分解谬误,降低不确定性对于市场的冲击。

对此,田轩建议,在宏观政策制定阶段,通过建立完善制定者与相关各方的沟通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政策曲解的发生;关注市场主体,重视市场信息,建立政府和企业间长效政策协商反馈机制,提高政策可预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优势,构建高频次、多行业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控系统,提高政策执行的科学性和全局性;重视资本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主流媒体在传递政策信息中的重要价值;加强高校等独立第三方智库建设,提高政策的公共能见度、共识度和影响力。

校对:王锦程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Adblock test (Why?)


突出以投资者为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专家解读证监会2024年重点工作 - 证券时报
Read More

新年连续上涨!国际油价重回80美元,中石油股价也嗨了!未来还能涨? -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年开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走势强劲,布伦特原油价格重新站上80美元/桶关口,成为表现最佳的大类资产之一。受此带动,石油股同样表现突出,本月中国石油A股股价涨幅已超20%。

尽管油价一路震荡上行,但在分析人士看来,考虑到相对温和的需求,油价未来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并不高。

国际油价1月大涨9%

截至1月27日,布伦特原油主力2403合约收报83.69美元/桶,当日上涨1.53%,月内涨幅达到8.63%;WTI原油主力2403合约最新收报78.23美元/桶,今年来涨幅达到8.89%。

国际油价上涨有其基本面支撑。数据显示,1月19日当周,EIA美国原油库存-923.3万桶,预期-215万桶,前值-249万桶;EIA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原油库存-200.8万桶,前值-209.9万桶,1月1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降幅为2023年8月25日以来最大值。供应端,1月19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减少100.0万桶至1230.0万桶,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2023年7月28日以来最低值。

华泰期货分析指出,EIA公布的库存数据中,商业原油库存下降近900万桶,超过API库存下降幅度,年初以来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降幅超预期且出现反季节性,主要来自三方面原因,寒潮导致的原油产量下降、炼厂开工率维持高位、出口维持高位。此外战略储备也在缓慢增加。中期看,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在2024年将会显著放缓,而炼厂开工与原油出口将会维持高位,整体平衡表依然相对偏紧,但从近期来看,随着炼厂逐步进入春检,预计反季节去库的趋势将会有所缓和。

兴证期货也认为,考虑到本周产量数据下降主要由寒潮天气引起,随着寒潮结束,实际减产有限,同时当前紧张的地缘局势对油价有一定支撑。但是从宏观层面看,短期内宏观及需求预期仍然偏中性,剔除地缘因素外,原油要形成趋势上涨动能仍然不足。

值得关注的是,OPEC+监督委员会将于2月1日举行视频会议,会议将于维也纳时间中午12点开始,业内预计其不会改变石油产量政策,将维持当前减产措施。

“三桶油”股价连涨

一定程度上受到油价上涨利好带动,“三桶油”的股价近期连续大涨,成为股市耀眼的明星。

其中,中国石油(601857)股价在1月25日罕见涨停,次日继续上涨6.38%,今年以来逆势大涨20.4%。港股中国石油股份月内涨幅达到10.66%。中国石化(600028)1月25日涨幅达到7.88%,年内上涨4.3%。港股中国海洋石油走势强劲,本月上涨12.15%,股价最新收报14.58港元、续创上市来新高。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指出,市值管理或纳入考核机制,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央企经营效益持续改善。石化央企有望迎来价值重估。2019年来石化央企经营业绩稳定向好:自2019年相关指标纳入央企上市公司考核以来,石化央企业绩稳中向好。2019—2022年,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化、昆仑能源归母净利CAGR为48.72%、23.74%、13.58%、6.35%。海油工程、中海油服等随油价中枢上行持续复苏。此外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石化央企通过控股股东回购,承诺提高分红比例等方式稳定投资者预期与资本市场信心。

另一方面,油价中枢上行,央企盈利预期改善:中长期看油气上游Capex投入不足,能源转型背景下油价中枢长期提升,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石化央企业绩改善。国泰君安认为,当前“三桶油”对标海外能源企业价值重估空间大,国企改革背景结合“一利五率”以及“市值管理”考核目标驱动石化央企ROE持续改善,经营效率继续提升,石化央企估值或进一步改善。

中银国际在最新研报中对中国石油(601857)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该机构认为,国际油价维持中高位,公司持续推进增储上产,油气开采业务盈利向好,同时,依托优质乙烷资源,公司乙烯的低成本优势具有稀缺性,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公司有望受益。

(来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作者: 金凌)

Adblock test (Why?)


新年连续上涨!国际油价重回80美元,中石油股价也嗨了!未来还能涨? -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Read More

Friday, January 26, 2024

国际油价26日上涨 - 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社纽约1月26日电 国际油价26日上涨。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65美分,收于每桶78.01美元,涨幅为0.84%;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12美元,收于每桶83.55美元,涨幅为1.36%。

Adblock test (Why?)


国际油价26日上涨 - 新华网客户端
Read More

2023年引资规模仍处近年高位,商务部正研究新一轮外贸外资政策-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实习生岳上媛 北京报道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货物进出口在高基数基础上以人民币计实现了正增长,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左右;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为历史第三高,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以人民币计增长16.7%。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总体上,外资、外贸、消费等领域都保持了基本稳定,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商务部将根据2024年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政策研究储备,抓紧开展新一轮政策研究评估,争取尽早出台。在继续落实好去年出台的“外资24条”的同时,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初步考虑在境内外举办20多场招商引资活动;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将与相关部门和各方一道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更好地满足消费品换新、升级的需要。

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正在研究出台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王文涛表示,在2022年的高基数上,2023年进出口规模实现了0.2%的正增长,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0%以上。我国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在14%左右,有望保持稳定。而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对比之下,中国外贸表现好于全球整体水平,也好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

不过,联合国最新发布《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利率持续高企、冲突进一步升级、国际贸易疲软、气候灾害增多给全球增长带来巨大挑战,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的2.7%放缓至2024年的2.4%,低于疫情前3%的增长率。

王文涛也指出,今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将会更加复杂严峻。一方面,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仍然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2.9%。另一方面,环境不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加剧,外溢风险显著上升,比如最近红海航运通道受阻,就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干扰。

“但更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比如外贸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化绿色化进程加快推进等。”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根据2024年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政策研究储备。此前商务部对地方和企业提出的建议和诉求进行了摸底,目前正在抓紧开展新一轮政策研究评估,争取尽早出台,与已有政策形成“组合拳”,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同时,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完整、制造业门类齐全等优势,拓展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间品贸易。促进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制定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间品是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为紧密的产品,既为其他国家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支撑,也可以让其他国家分享我国发展的红利。中间品贸易相对于最终品贸易而言,除了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外,还是知识与技术的载体,也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的关键所在。

此外,王文涛表示,商务部还将继续推进扩大进口工作。将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发挥好进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提升进口贸易的便利化水平,做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继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吸引外资规模仍在历史高位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

王文涛对此回应称,我国引资规模仍然处于近年来的高位。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虽然出现同比下降,但是规模上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比2022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比重创历史新高;制造业领域,引资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达到27.9%。从2023年国别投资情况来看,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这些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大幅增长,欧盟、美国、日本在华的新设外资企业数实现了增长。

“短期外资数据出现一些波动,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特别是有一些大项目的落地,往往会影响当年以及明年、后年的波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敞开怀抱,真心欢迎各国企业投资中国。我们坚信,中国也必将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王文涛说。

在吸引外资方面,国务院已在2023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王文涛表示,超六成政策举措已经落实或者已经取得积极进展。59项具体政策已经完成10项,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有28项,正在持续推进的有21项。外籍个人津补贴免税、外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等政策已经将决定延续到2027年底。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正式启用、《外国商务人士来华工作生活指引》发布,也均提升了外籍人士在华交通、生活、消费的便利度。

王文涛表示,在2023年“投资中国年”基础上,商务部2024年将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初步考虑在境内外举办20多场招商引资活动,包括“投资中国”2024峰会以及10场境外活动、12场境内活动。商务部将支持地方在“投资中国”品牌下,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举办一些配套活动,形成全国引资“一盘棋”。同时还将继续落实好去年出台的“外资24条”,推动放宽外资准入,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

“外资企业圆桌会已经机制化了,确定每月举办一场,分不同的行业、地区或者国别,共12场,让我们的圆桌会议成为与外资企业坦诚沟通、务实交流的平台。”王文涛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后续还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以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为重点,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放宽电信、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咨询服务等服务业市场准入,积极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探索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细化行业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管理措施,推动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相关主管部门正在抓紧推动出台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定。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目前中国在DEPA谈判方面已经完成了所有条款的初步探讨。2024年还将努力完成和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与洪都拉斯的谈判,与秘鲁的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继续推动加入CPTPP和DEPA,计划与海合会、新西兰、韩国、瑞士进行自贸谈判或者升级谈判,进一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同时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零关税比例,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全面推动服务贸易和投资扩大开放,包括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标准认证、政府采购等高标准经贸规则纳入到新的自贸谈判中。

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

放眼国内市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消费在波动中分化,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0.4%,均远快于同期5.8%的商品零售增速和7.2%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这反映了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是结构性和不均衡的,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景气分化。不过随着疫情影响因素的逐步消退,这种分化也将出现明显的收敛。

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将与相关部门和各方一道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比如结合传统节日、公休假日等消费旺季,组织举办网上年货节、数商兴农庆丰收、冰雪消费季等活动。

大宗商品消费一直是扩内需的重点。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保有量约3.4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

“一些家电使用了十多年、二十年,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大。同时,我们也看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加强支持引导,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更好地满足消费品换新、升级的需要,这一切都将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来推进。

此外,王文涛表示,2024年将要采取不同方式推进城市和乡村消费。在城市,将继续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逐步完善以步行街为引领、智慧商圈为支撑、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的消费能级。在农村,将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加快补齐乡村商业短板,构建设施完善、双向顺畅的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持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Adblock test (Why?)


2023年引资规模仍处近年高位,商务部正研究新一轮外贸外资政策-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Read More

Thursday, January 25, 2024

美股集体收涨标普、纳指六连阳微软市值站上3万亿美元 -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网讯,当地时间1月25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涨,标普500指数、纳指均录得六连阳。截至收盘,道指报38049.13点,涨幅为0.64%;标普500指数报4894.16点,涨幅为0.53%;纳指报15510.50点,涨幅为0.18%。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微软市值站上3万亿美元再次超过苹果。IBM涨超9%,奈飞涨超3%,谷歌A涨超2%,微软、亚马逊、英伟达、脸书母公司Meta小幅上涨;特斯拉跌超12%,苹果微跌。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哔哩哔哩跌近4%,唯品会、爱奇艺跌超2%,百度、阿里巴巴、微博、小鹏汽车跌超1%,理想汽车、蔚来、腾讯音乐小幅下跌;高途涨超7%,新东方涨超6%,好未来涨超5%,网易涨超3%,京东涨超1%。

校对:冉燕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Adblock test (Why?)


美股集体收涨标普、纳指六连阳微软市值站上3万亿美元 - 证券时报
Read More

3000亿元飞机服务市场待挖掘空客落子成都谋新局-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到2042年,将有超过17000架飞机因机队更新和采购最新一代机型而退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成都报道

目前我国运输飞机在册架数已逼近5000架,到2042年将超过10000架。这么多飞机的维护保养和拆解可是个大生意,按照空中客车此前的估计,到2042年中国飞机服务市场将达到541亿美元,也就是超过36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垂涎于该市场的广阔前景,1月24日,空客在成都投资新建的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较目前市面上的维修、改装、拆解等公司业务范围更大,“该中心可以提供飞机停放、存储到维修、升级、改装、拆解、回收以及拆解后的二手可用航材分销业务。” 空中客车客户服务高级副总裁克里斯蒂娜解释道,像这种规模的服务中心此前空客只在欧洲有一个。如今成都服务中心的成立,将更有利于空客扩增飞机服务利润来源。

据悉,2023年,空客飞机服务业务首次取得盈亏平衡,并在内部确定了未来发展重点。空客预计,航空服务市场价值将从2023年的1300亿美元增长至2042年的2550亿美元,实现翻倍增值。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飞机服务是如何能挣钱,毕竟飞机服务作为飞机销售的配套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需要飞机制造商提供补贴的业务。但是,随着飞机数量的增长,生意经变了。“2023年是空客服务业务的分水岭,这一年我们突然发现这项业务能创造价值了。” 克里斯蒂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也就在这一年,空客的飞机服务首次实现了盈亏平衡,并逐步展现为空客集团盈利的潜力。

2023年底,空中客车发布了2023-2042年全球航空服务市场预测。空客预测,到2042年,将有超过17000架飞机因机队更新和采购最新一代机型而退役,将迎来更多二次利用、维修和回收的市场机遇。因此其预计航空服务市场价值将从2023年的1300亿美元增长至2042年的2550亿美元,实现翻倍增值。

其中维修领域是未来二十年最大的市场,占整个航空服务市场的80%以上;培训和运营领域涵盖了培训市场的未来,到2042年,全球预计将需要220万飞行员、技术人员及机组人员;随着升级和互联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优化升级将在三大类领域中增长率最高,年复合增长率达5.1%。互联飞机的增加将在飞行、地面和技术之间的生态系统架起桥梁,从而提高机队利用率和乘客体验。

随着未来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航空市场,相应的,我国也会成为最大航空服务市场。空客预计中国航空服务市场价值将达到54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8%,需要服务的在役飞机将超过10930架。随之带动的飞行员、技术人员和机组人员的需求增长将超过一倍以上,从2023年的21.2万人增加到2042年的56.1万人。

事实上这一市场潜力已经为多家公司所看到的,全球主要航空维修服务商包括GE航空、空客、汉莎技术、劳斯莱斯、法航荷、MTU Maintenance、新加坡航空航天技术、港机工程、SR Technics、AAR Corp等公司也以不同形式在国内布局该市场。但空客依然投入巨资在成都兴建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该中心未来规划总占地面积 71.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停放125架飞机。从投运到2025年,该中心将逐步扩大运营规模,直接聘用员工15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该中心的投资由空中客车公司、Tarmac Aerosave公司和成都空港产业兴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空客(成都)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以及空客子公司欧航航材成都公司组成,几乎都是空客公司所有,地方政府仅以土地出资占了小股比,一期工程14个月内完成,并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的相关认证,目前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空客在中国建立的首个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导的中老龄飞机一站式服务中心,将为中国飞机运营商提供飞机停放与存储、飞机转租、恢复运营所需的升级改装、机身维护、拆解回收、二手可用航材交易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这里将不仅仅提供改装、维护、拆解等飞机服务,还能进行航材交易等。有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公司员工向记者透露,届时一架退役的飞机92%将会被拆解重新利用,剩余8%很可能会跟成都地区的创意公司合作,做成文创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从而实现100%的再利用。

Adblock test (Why?)


3000亿元飞机服务市场待挖掘空客落子成都谋新局-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Read More

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多部门密集释放积极信号_中证网 - 中证网

  最近,多部门就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密集发声。从各部委释放的信号来看,有关部门将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提高广大投资者获得感;同时,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资本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稳市场稳信心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并就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作出部署后,证监会连续发声,回应投资者关切。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日前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深化投资端改革,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股市内在稳定性。积极培育健康的资本市场文化。

  “只有广大投资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才能有牢固的根基,从而真正实现稳市场、稳信心。”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1月2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证监会市场一司司长张望军日前表示,将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同时推动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尽快落地,着力拓展行业机构逆周期布局,健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投资运作制度,大力培育长期稳定投资力量。他还透露,证监会将充实应对市场波动的政策工具,及时做好风险对冲,守牢风险底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月24日消息,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专家认为,中长期资金匮乏是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有助于为资本市场提供源头活水。

  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尤为重要。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该消息宣布后,中国资产应声上涨,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快速拉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此次降准将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预计后续央行仍可能适度引导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叠加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举措频出,将有助于股市估值修复。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宏观政策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大,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备坚实基础。”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市场、强信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本次降准和调降再贷款利率正处于巩固经济、稳预期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经济回升势头仍要加力巩固,近期股市预期也有波动,央行超预期降准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体现了进一步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的政策导向。

  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24日在香港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一批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金融开放举措,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展业兴业。未来,中国内地金融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资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外资提供更好营商环境的方向不会变,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上市公司质量突出体现在给投资者的回报上。”王建军表示,上市公司要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没有合理的回报就不是合格的上市公司。

  张望军透露,证监会将紧紧围绕提高可投性这个目标,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健全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机制安排,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力度等方式更好回报投资者。

  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续发力。对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他介绍,要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

  谢小兵表示,前期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Adblock test (Why?)


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多部门密集释放积极信号_中证网 - 中证网
Read More

2023年国资国企发展质量持续提升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 新闻频道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1月24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国资国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实现高质量的稳步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目前承担建设的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及其他重点项目合计超过1000项。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Adblock test (Why?)


2023年国资国企发展质量持续提升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 新闻频道
Read More

Tuesday, January 23, 2024

马云出手增持阿里!中概股上演“绝地反攻”,标普指数再创收盘新高 - 证券时报

当地时间1月23日(周二),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其中标普500指数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收盘历史新高,投资者继续消化最新出炉、喜忧参半的行业龙头财报的同时,焦点仍在本周晚些时候公布的特斯拉、奈飞等大型科技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业绩、美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数据以及12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数据。

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96.36点,收于37905.45点,跌幅为0.25%;标普500指数上涨14.17点,收于4864.60点,涨幅为0.2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65.66点,收于15425.94点,涨幅为0.43%。

在多重利好消息加持下,中概股上演"绝地反攻",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收涨4.84%。热门股中,哔哩哔哩涨超9%,阿里巴巴涨近8%,网易、百度、京东涨超7%,富途控股涨超5%,小鹏汽车涨超4%,蔚来、微博、理想汽车涨超3%,腾讯音乐、唯品会、爱奇艺涨超1%。

当天稍早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最新披露的13F文件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近期通过其家族基金BluePool增持了价值1.5亿美金的阿里股票。同时,市场传出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同期大手笔增持阿里股票。受此影响,截至收盘,阿里巴巴在美上市美国存托股票(ADS)报价68.63美元,涨幅7.85%。

由于主要经济数据表现出就业市场依旧火热,过去一个多月持续且密集的降息交易有所松动,2024年美国股市遭遇不利开局。对于美股近期的强劲表现,分析人士表示,驱动美股上涨的逻辑已从降息预期切换到宏观经济基本面。同时,在上周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公布今年底要手握35万张英伟达H100显卡等大举进军AI领域的新目标后,投资者还在押注去年驱动美股上涨的一大动力——人工智能(AI)热潮将延续到今年。

FederatedHermes美国股票主管谢洛克(MarkSherlock)表示:"美国经济,尤其是美国消费者,依然保持健康,美联储抗击通胀的努力似乎已步入正轨。"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Group)的美联储观察工具(FedWatchTool),交易员对美联储首次降息时点的预期已从今年3月推迟到5月,到5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4%。

富国证券(WellsFargoSecurities)股票策略主管克里斯托弗·哈维(ChristopherHarvey)在一份研报中写道:"目前关于美联储放松政策的叙事仍然是乐观的。"

本周财报季渐入高潮,周二到周五,多家业界龙头将陆续发布财报,其中将于周三盘后公布的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业绩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AI能否给科技企业带来实质性的营收和利润贡献被认为是决定美股科技股行情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周二盘后,在大型科技公司中"打头阵"的奈飞公布其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该季度流媒体付费用户净增1312万,远超分析师预期的897万;营收88.3亿美元,分析师预期87.1亿美元;每股收益2.11美元,分析师预期2.19美元;预计第一财季营收92.4亿美元,分析师预期92.8亿美元。截至发稿前,奈飞在盘后交易中报价526.85美元,涨幅6.6%。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的数据,在已公布财报的标普500指数公司中,86.6%的公司盈利超出预期,而一周前这一比例为93.1%。

个股方面,宝洁收涨4.14%,该公司第二财季净销售额为214亿美元,同比增长3%;摊薄后每股净收益为1.40美元,同比下降12%。

3M收跌11.03%,成交26.06亿美元。公司提供的2024年利润指引远低于预期,预计2024年调整后每股收益为9.35美元至9.75美元,而此前市场预期为9.90美元。

威瑞森通信(Verizon)收涨6.7%,公司第四财季新增约31.8万名移动端零售用户,远超市场预期的9.59万,且为近三个季度以来首次增加。

大宗商品方面,原油期货结算价23日下跌,利比亚主要油田之一重新开始生产,美国北达科他州原油产量在冬季风暴后缓慢恢复,均令油价承压。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9美分,收于每桶74.37美元,跌幅为0.52%

黄金期货价格同期小幅上扬,投资者静候关键通胀数据,以寻找美联储降息时间表的更多线索。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月黄金期价23日上涨3.6美元,收于每盎司2025.8美元,涨幅为0.18%。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Adblock test (Why?)


马云出手增持阿里!中概股上演“绝地反攻”,标普指数再创收盘新高 - 证券时报
Read More

全球央行观察丨日本央行利率决议按兵不动,”放鸽”背后有何考量? -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千呼万唤始出来,广受市场关注的日本央行开年第一次利率决议并未震惊市场。

当地时间1月23日,日本央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其中短期利率仍维持在负0.1%的水平,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符合市场预期。日本央行投票9-0通过利率决策。

当天下午,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他表示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地采取额外的宽松措施。会上,植田和男还对日本当前的通胀情况进行了说明,称实现2%通胀目标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加,必须谨慎关注金融和外汇市场的动向以及对日本经济和物价的影响,在判断通胀达到2%的目标即将实现时,将审查是否继续实施包括负利率政策在内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措施。

中国银行全球调研专家、东京分行调研团队主管王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暂不加息的原因,是物价上涨与工资上涨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拉升通胀主要有两大动力,一是进口商品价格转嫁导致的‘第一动力’,二是工资和物价良性循环的‘第二动力’,目前日本的名义工资收入涨幅仍赶不上通胀水平。”

与此同时,关于“何时取消负利率”的问题,植田和男的发言其实也隐含了转鹰的信号。他表示,与3月政策会议相比,我们在4月的政策会议上将有更多的数据。据了解,最新的日本春季薪资谈判的初步结果将在3月公布,因此部分经济预测日本将在4月实施加息。

经济的恢复程度是日本央行政策的重要考量。当前日本央行预估,日本经济将逐渐复苏。有分析认为,短期看通胀温和上升,日股重上30年高位,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中长期看仍面临不少结构性问题,风险仍存。既要保持价格增长趋势,又要稳住日本经济,日本调整货币政策的时间颇为关键。

为何保持宽松?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日本“取消负利率”的时机正在临近,但日本央行始终未松口。在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植田和男明确指出,2%通胀目标不应该轻易改变,在不考虑2%通胀目标的情况下提前加息将回归通缩的风险。

从目前来看,日本的物价指数涨幅已经连续22个月超过日本央行的通胀目标。在通胀连续多月达标的背景下,日本仍不敢贸然加息。对此,招银国际经济学家叶丙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经济好不容易走出“失去的二十年”,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告别长期复合通缩,日本央行不会贸然收紧政策,断送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的再通胀势头,“日本央行保持超级宽松政策,令日元实际利率大幅为负,推动日本信贷扩张,支撑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再通胀,目标是彻底消除长期复合通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不急于加息的重要原因是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体发展,“日本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市场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考虑到当前物价和工资趋势。不急于加息旨在鼓励银行增加放贷、企业和消费者增加借贷。此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日本不像美国与欧洲,当前通胀大幅超出目标的风险很小。而且日本央行加息前还须仔细评估利率上升对私人银行,尤其是地区性银行的潜在影响。”

日本央行选择按兵不动,可能还考虑到通胀上涨的势头尚未稳定。近来,通胀有了降温的迹象。据日本内务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23年12月CPI同比上涨2.6%,略高于预期2.5%,但较11月的2.8%小幅回落。另外,扣除新鲜食品的CPI同比上涨 2.3%,持平预期,低于前值2.5%。这两项数据均为连续第二个月回落。日本央行方面也预料接下来通胀会略有回落。日本央行预计2024财年核心CPI预期中值为2.4%,2023年10月时为2.8%;预计2025财年核心CPI预期中值为1.8%,10月时为1.7%。

明明表示,日本央行下调通胀预测,可能是基于对2024年经济复苏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推动通胀的因素将有所缓解的预期。

而日本央行方面表示,通胀会在暂时平静后将再次回升,主要还是受成本推动因素的影响。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日本的通胀难以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通胀将继续从2023年夏天的峰值回落,过去进口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减弱,影响将超过工资上涨对通胀的影响。目前实际工资已连续20个月下降,预计直到2024年11月家庭月度支出会出现同比萎缩。

外界分析普遍认为,今年春季工资谈判的结果是未来几个月日本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虽然工资上涨的前景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日本央行方面始终向外界释出乐观的信号。植田和男表示,今年春季工资谈判中决定提高工资的公司数量高于去年同期,许多企业已提前解决了工资问题。

日本央行前董事前田荣治(Eiji Maeda)曾表示,“春季进行的年度薪资谈判的结果很有可能比去年高出4%。”日本央行曾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一位前执行董事更表示,日本央行可能将受到年度薪资谈判结果的鼓舞情绪,为结束负利率政策铺平道路。

正因如此,市场普遍看好日本在4月加息的可能性。

瑞银预计,日本央行将在4月将政策利率从目前的-0.1%上调至0.0%,同时放弃YCC政策。3月的会议也有可能,但考虑到3月距离离日本劳工联合会(Rengo)公布春季工资第一次计票结果时间太近,且对美国经济看法可能对于乐观,或日本第一季度消费大幅减弱,那么推迟到4月更合适,7月退出将是最后的千钧一发之际。预测的基本情景是,4月加息10个基点,7月再加息25个基点。

日股继续高歌,日元成最差主要货币

央行政策公布之后,日本市场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截至1月23日下午6时许,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前一天上涨3.52%至0.67%;日元兑美元在短暂回落后回升,截至当天下午6时许,日元兑美元为1美元兑147.55日元;日经225指数一度触及33年新高,随后抹平日内涨幅,收盘报36517.57点,较月初低位上涨10.9%。

最新利率决议公布后,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多数上涨,当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至0.663%,仍在上限参考值1%以内。在此之前,三菱日联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央行再次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设置的可能性极高。但最终,日本央行并未调整YCC。

“日本央行YCC政策使债券收益率保持在窄幅区间但近期调整了范围,增加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区间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期货币刺激措施的副作用,提高政策的可持续性。”明明分析称,此番不调整YCC政策,说明了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时间验证日本内生通胀动能为可持续状态。

王哲则认为,从2023年10月日本央行取消10年期国债利率的硬性上限取消,实际上YCC政策已处于“形骸化”的状态,即便再调整作用也不会很大。

日债逐步倾向稳定。相比之下,外界对于日元的走势则较为悲观。利率决议公布后,日元日内涨幅一度飙升至0.5%,但随后涨幅有所回落。截至下午6点左右,日元兑美元涨约0.16%,至1美元兑147.89日元。

近期,日元持续弱势。2024年伊始发生的日本地震和政治“黑金”丑闻,让市场调降了日本央行1月退出负利率的押注。之后,日元兑美元连连走跌。今年迄今已经累跌逾5%至148日元,仅差2日元就跌破150关口。日元再度沦为主要货币中表现最差的货币。

谈及近段时间日元弱势的表现,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金融系系主任、教授徐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在货币政策上按兵不动,与现在主要发达国家的高利率利差大,导致日元贬值,但日本温和复苏,基本面良好,不存在日元大幅贬值基础。她预计,在春季工资谈判前后,日元会有升值的可能,后续走势与日本央行加息时间和速度以及美国降息有关。

 “后续,普遍预期日本或在2024年上半年开启加息,而美元则在年内有2-3次降息的可能,随着日美利差收窄,总体2024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将走强,”王哲认为,2024年日元有望升值到1美元兑125-135日元区间。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日元持续走强的可能性不大。三菱日联高级货币分析师Lee Hardman在报告中称,当前日元兑美元上涨,是因为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日本央行正接近加息的言论。Hardman指出,植田和男没有说明退出负利率的确切时间,而工资上涨的幅度仍存在不确定性,“虽然我们预计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将鼓励日元走强,但最近的价格走势凸显出,现在就预计日元将更持续地走强可能仍为时过早。”

本次利率决议公布后,日经225指数再度飙升。明明向记者分析称,日股走高是对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作出的积极反应,同时在欧美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内需改善,经济动能有所修复,以及海外投资者对日本股市关注度较高也大幅提振了日股。

然而,猛涨的日本股市后续仍面临不小的风险。“当前日本股市估值水平不低,叠加今年日本货币政策或将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届时或将导致日本国内流动性有所下降,其对日股支撑走弱。”明明补充道。

经济复苏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作为全球“最后的负利率武士”,日本后续在货币政策上采取怎样的行动,关键还得看其经济的增长态势。

在经济展望方面,日本央行将2023财年GDP预期从2%下调至1.8%,并将2024财年GDP增速预期从1.0%上调至1.2%。日本央行表示,日本经济有望继续温和复苏,经济与物价面临的风险总体平衡。

虽然日本方面以“温和复苏”来形容当前的经济态势,但当前该国的经济复苏仍面临不少阻碍。此前日本向下修正了三季度的经济降幅。日本内阁府称由于内需疲软,经季节调整后,当季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7%,按年率计算下降2.9%。当中,个人消费下调至减少0.2%,住宅投资从环比减少0.1%下调至减少0.5%,公共投资从环比减少0.5%下调至减少0.8%。

目前,家庭消费也未见好转。1月9日,日本总务省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工薪家庭实际收入下降,实际消费继续疲软,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后,日本2023年11月实际家庭消费连续9个月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的经营也开始出现问题。近期,有消息指六分之一的日本企业已成为僵尸企业。日本研究公司帝国数据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的2023财年里,日本僵尸企业的数量将达到25.1万家,占总数的17%,较去年增长了近三分之一。报告表示,这是自2011年日本经济遭受地震、海啸和核事故打击以来的最高数字。有分析认为,如果日本央行像市场普遍预期的那样在今年转向紧缩,这些僵尸企业将处于弱势地位,并给日本经济带来压力。

明明分析称,这些僵尸企业难以依靠利润来偿还债务,如果日本央行转鹰,预计将导致僵尸企业、破产企业数量增加。但同时,他认为允许效率低下、入不敷出的企业破产可能是日本提高长期增长率的关键点之一。因此若日本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节奏较为合适,未来或将通过淘汰僵尸企业释放一定经济增长活力。同时,日本央行转鹰将支撑日元走强,降低进口成本。

王哲也认为,考虑到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速仅1%,以及日本的巨额公共债务水平,即便日本加息,预计也是极小幅度的,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不会超过30BP。因此,如果日本央行加息,预计不会对企业经营形成过大压力,反而有助有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淘汰掉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

谈到对日本经济走向的预测,明明持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当前日本企业利润处于高位水平,企业信心也在改善,商业固定投资温和增长,同时就业以及薪资状况也在温和改善,预计该趋势将持续。虽然通胀压力对于私人消费存在一定抑制,但就业环境向好预计将推动私人消费稳健增长,日本国内需求或将继续改善。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对于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预计将逐步减弱,“随着薪资与支出的良性循环加强,整体而言,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将继续以超过潜在增长率的速度增长。”

Adblock test (Why?)


全球央行观察丨日本央行利率决议按兵不动,”放鸽”背后有何考量? -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Read More

Monday, January 22, 2024

中国A股周一下跌沪指失守2800点关口-中新网 - 中国新闻网

2024年01月22日 1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A股22日(周一)“遇冷”,主要股指悉数下跌,具有代表性的上证指数当天低开低走,基本一路下行,收盘跌破2800点关口。

  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报2756点,跌幅2.68%;深证成指报8479点,跌幅3.5%;创业板指报1666点,跌2.83%。

  具体板块方面,根据金融数据服务商东方财富的数据,游戏板块、装修装饰板块分别下跌6.97%和6.75%,跌幅居前。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丽颖表示,当天A股遭遇较大调整,但市场也有一些积极信号值得关注,当天贵州茅台、招商银行等权重股逆势飘红,且近期出现连续上涨,按照历史经验,权重股持续走强有利于股指的止跌企稳;此外,当天北向资金由此前的净流出变成净流入,A股走势或快到临界点,市场随时可能出现反弹。

  东方财富的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当天尾盘出现“抢筹”现象,全天净买入10.47亿元(人民币,下同),终结连续6日净卖出态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7.3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09亿元。

  针对未来的走势,光大证券当天发布研报称,近期受美债收益率反弹、部分投资者偏谨慎等因素影响,沪指走势相对偏弱,对比2016年以来沪指相对较长时间低位震荡的三次情形来看,当前沪指或已处于底部区域。若1月中国官方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落地,叠加1月金融数据有望实现开门红,A股市场有望逐步“冬尽春来”。(完)

【编辑:李岩】

Adblock test (Why?)


中国A股周一下跌沪指失守2800点关口-中新网 - 中国新闻网
Read More

恒生指数收盘跌2.27%,汽车股、地产股、科技股跌幅居前 - 华尔街见闻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1. 恒生指数收盘跌2.27%,汽车股、地产股、科技股跌幅居前  华尔街见闻
  2. 中国股市血流成河港股失守万五大关|中國報  中国报
  3. 外资急撤、北水迟迟不来港股跌破97底!(视频) - 社会民生- (移动版)  看中国
  4. 【香港要闻】港股逼近「投降点」祸起习与西方对著干?舞台剧协反驳指控;严控俄资援美施压在港银行  SOH_NEWS_CN

恒生指数收盘跌2.27%,汽车股、地产股、科技股跌幅居前 - 华尔街见闻
Read More

中国A股周一下跌沪指失守2800点关口_中国网 - 中国网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A股22日(周一)“遇冷”,主要股指悉数下跌,具有代表性的上证指数当天低开低走,基本一路下行,收盘跌破2800点关口。

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报2756点,跌幅2.68%;深证成指报8479点,跌幅3.5%;创业板指报1666点,跌2.83%。

具体板块方面,根据金融数据服务商东方财富的数据,游戏板块、装修装饰板块分别下跌6.97%和6.75%,跌幅居前。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丽颖表示,当天A股遭遇较大调整,但市场也有一些积极信号值得关注,当天贵州茅台、招商银行等权重股逆势飘红,且近期出现连续上涨,按照历史经验,权重股持续走强有利于股指的止跌企稳;此外,当天北向资金由此前的净流出变成净流入,A股走势或快到临界点,市场随时可能出现反弹。

东方财富的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当天尾盘出现“抢筹”现象,全天净买入10.47亿元(人民币,下同),终结连续6日净卖出态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7.3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09亿元。

针对未来的走势,光大证券当天发布研报称,近期受美债收益率反弹、部分投资者偏谨慎等因素影响,沪指走势相对偏弱,对比2016年以来沪指相对较长时间低位震荡的三次情形来看,当前沪指或已处于底部区域。若1月中国官方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落地,叠加1月金融数据有望实现开门红,A股市场有望逐步“冬尽春来”。

【责任编辑:卢小凡】

Adblock test (Why?)


中国A股周一下跌沪指失守2800点关口_中国网 - 中国网
Read More

投资人情绪悲观致使港股下泻不止,恒指跌破一万五千点心理防线 - 美国之音中文网 - VOA Mandarin

由于投资者继续对缺乏刺激中国经济复苏的措施感到失望,香港股市星期一持续三个星期以来的颓势,跌至15个月来的几乎最低点,突破15,000点的心理支撑点。而香港股市的中资股也加剧下泻,跌至15年来最糟的情况,显示国际投资者不断增加的悲观情绪。

香港恒生指数1月22日跌破15,000点的心理门槛,收在14,961点,下跌347点或2.27%,创下2022年10月暴跌近14个月来的新低,仅次于2022年10月底低位的14,597点。恒生科技指数同时下降3%,跌至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

同时,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ang Seng China Enterprises Index)下跌了2.4%,接近近20年以来的最低点。

腾讯(Tencent)下跌3.31%,收报262港元、美团(Meituan)下跌4.73%,收报65.4港元、百度(Baidu)下跌3.6%,收报95.6港元,引领中国科技股的大幅度滑坡。华润置地(China Resources Land)更是狂泻11%,跌至每股20.5港元,龙湖地产(Longfor)也暴跌10%,跌至7.92港元。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BYD)也下滑了2.4%,收报190.9港元,理想汽车(Li Auto)下跌了5%,收报104.7港元。

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上证综指,SSE Composite Index)也下跌了2.7%,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The Shenzhen Composite Index)暴跌了4.5%。

此外,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1月22日公布,商业银行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每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LPR)的一年期和五年期都保持不变。一年期维持自去年8月以来的3.45%的水平,五年期的房贷基准利率维持在去年6月降息的4.2%。

香港英文的南华早报表示,这一结果进一步重挫了市场信心,令市场相信北京将不会采取有力刺激措施,或推翻其针对房企的“三条红线”。

央行、银保监会2020年8月针对房企推出“三条红线、四档管理”方式,根据不同财务指标,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三条红线”包括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以及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一。

此前的1月15日,中国的央行维持了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利率不点,仍为2.5%。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而市场的共识是预期央行降低利率。

彭博社表示,中国一些最有影响和创新力的公司都在北京的干预更少一些的香港股市上市。而近期港股更深的损失表明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更令人忧虑的情绪。

与此同时,美国华尔街股市情绪基本向上,标准普尔500指数1月19日创下新高,但随着中国内地股市抛售压力的持续,政府干预支撑市场的迹象最近几个星期有所增加。

报道表示,投资者抛售中国股票的多种因素包括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滑坡、通缩压力持续加重,以及美国利率升降走向不明等。另外,中国商业银行在央行决定维持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不变后也保持基准放贷利率不变,也令希望北京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投资者感到失望。

报道援引分析表示,港股投资人中有很大数量的海外机构基金,它们将亚洲投资组合从港股转移到日本和其他亚洲股市。

此外,在港股上市的中国股票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健康程度更好的晴雨表和更广泛投资者情绪更精准的衡量。

相较来说,深市和沪市不断受到中国政策规管者干预的影响,有从卖空、发行初始股到口头警告和国家基金直接干预的各种限制。

由于香港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近年陷入低迷,引起学者专家及业者的高度关注。中央社报道说,有专家建议港府放宽十多年前为压制房价飙涨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部署争取西方资金来港,以提振整体经济。

Adblock test (Why?)


投资人情绪悲观致使港股下泻不止,恒指跌破一万五千点心理防线 - 美国之音中文网 - VOA Mandarin
Read More

Sunday, January 21, 2024

国家邮政局: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中新网 - 中国新闻网

2024年01月22日 1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网1月22日电 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消息,2023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624.8亿件,同比增长16.8%。其中,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

  2023年,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6.4亿件,同比增长6.6%;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53.6亿件,同比增长20.5%;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7亿件,同比增长52.0%。

  2023年,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9.7亿件,同比增长2.7%;包裹业务累计完成2470.2万件,同比增长40.6%;报纸业务累计完成167.0亿份,同比增长0.8%;杂志业务累计完成6.5亿份,同比下降5.7%;汇兑业务累计完成349.0万笔,同比下降19.5%。

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2023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5293.0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074.0亿元,同比增长14.3%。

  12月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61.7亿件,同比增长26.5%。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32.6亿件,同比增长27.9%。

  12月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448.7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188.8亿元,同比增长19.2%。

  2023年,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10.3%、87.4%和2.3%;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5.9%、49.7%和11.6%。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的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2023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5.2%、16.7%和8.1%,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6.2%、14.1%和9.7%。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2023年,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4.0,较1-11月持平。

  备注: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编辑:田博群】

Adblock test (Why?)


国家邮政局: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中新网 - 中国新闻网
Read More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观察|中国新能源车企助力巴西绿色发展 - China Daily

2023年我国汽车外贸出口进一步迈上新台阶,全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以拉美国家巴西为例,中国企业正在助力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巴西电动汽车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仅去年12月,巴西轻型电动汽车销量就达到约1.6万辆,同比增长191%。去年该国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包括比亚迪、奇瑞巴西、长城汽车等多家中国车企。

 记者:周永穗 陈昊佺

编辑:刘宇辰

【责任编辑:王辉】

Adblock test (Why?)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观察|中国新能源车企助力巴西绿色发展 - China Daily
Read More

公募FOF全面防守震荡市凸显稳健属性 -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玥

面对权益市场的持续调整,公募FOF以全面防守的姿态进行应对。

1月12日首批公募FOF2023年四季报发布,从中可以看到,中欧预见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和中欧预见养老目标2045三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的前两大重仓基金均为债券基金。具体而言,上述两只养老FOF的重仓基金中,易方达裕丰回报债券和景顺长城景颐双利债券均排名第一、第二,且合计占基金资产比重均超过10%。而这两只养老FOF持有的权益类基金数量和占比均有所减少,和2023年三季度末相比,持仓进一步分散。

再从成立时间较长的华夏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四季报来看,去年三季度排名前两位的重仓基金华夏恒生科技ETF和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已被万家国证2000ETF和华夏中证1000ETF取代,多只可转债基金也被换成了短债基金。基金经理许利明在四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在两项资产方面做了较大幅度调整:一是站在风险控制的角度,对港股资产做了适度止损处理;二是减持了大部分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大盘成长风格,将组合向红利和小市值风格进行了调整。

虽然还有许多基金没有发布2023年四季报,但做好防守已成为公募FOF的标准动作。这一点从动态的业绩数据上可见一斑。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受累于大盘的调整,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平均跌幅均超过6.5%,更有一些相对激进的产品跌幅超过15%。相比之下,今年以来全市场FOF产品平均回撤2.3%,即使是权益仓位相对较高的养老目标日期FOF,平均回撤也只有2.72%。显然,提前预判和防守动作起到了一定的避险作用。

中欧预见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基金经理邓达在2023年四季报中表示,FOF的投资难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驱动力;第二,不同子基金投资策略的收益来源及有效性;第三,同一策略可投子基金的储备,以及不断改进的组合管理方法等。

谈及去年四季度的操作,邓达表示,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方面总体平稳,主要是根据当下经济发展形势和对所投基金产品认知的完善,优化内部结构,力求维持较好的风险收益特征;在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方面,维持二级债基和短久期债基的配置策略。他表示,未来一项重要工作是使组合的大类资产配置和内部结构布局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趋势。

事实上,“风险和收益的二次平衡”一直是公募FOF一个特点。拉长时间来看,尽管去年全市场FOF平均下跌5.46%,小于权益类基金跌幅,但仍使不少投资者失望而离场。1月10日,浙商汇金卓越优选3个月(FOF)公告称,基金以通讯方式二次召开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了《关于终止浙商汇金卓越优选3个月持有期股票型基金中基金(FOF)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此举意味着该只成立于2020年5月、去年跌幅超过20%的FOF产品正式清盘。

对公募FOF研究颇深的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认为,专投ETF或是FOF类产品的一个出路。将投基范围、投基方式限于场内,以ETF的良好流动性为持有人及时规避风险,创造良好收益,有望重塑FOF的市场形象和地位。

Adblock test (Why?)


公募FOF全面防守震荡市凸显稳健属性 - 上海证券报
Read More

Saturday, January 20, 2024

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一起看2023中国经济成绩单的背后→ - 四川在线

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经济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新成绩。成绩的背后,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超22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民生投入保障有力。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

惠企利民 积极财政政策打出“组合拳”

在浙江长兴的这个仓储设备制造企业,记者看到,车间里刚刚引进的全自动激光生产线,短短几十秒就可以完成金属冲压、钻孔和整型,生产效率提高上百倍,产品精度把控更是上了一个档次。今年,企业又做了新的投资规划。

浙江加力仓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 施彬华:我们计划将原来三十几个工位的零散型设备,集成到6条生产线上,其中一条生产线计划投入1000万元,总的智能制造项目计划投入3500万元。


3500万元不是个小数目。企业愿意花大价钱上马智能化设备,一方面是因为去年每月销售额增幅在30%左右,海外市场占比更是创下历年新高,市场前景看好。另一方面,持续优化的税费政策,也让企业资金多了“腾挪”的空间。

浙江加力仓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 施彬华:2023年公司的加计抵减、加计扣除以及出口退税,累计已经达到2300多万元,让我们对市场更有信心。2024年销售额计划增长25%。


企业信心的背后,是2023年我国延续优化了一批税费政策:实施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等。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 贾荣鄂:2023年,分批延续、优化和完善了7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大部分政策直接延续至2027年底。整体看,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对改善社会预期、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持续改善民生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在支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持续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首次超过10万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89元和640元。

在山东青岛,去年10月,刘维敬与老伴儿居住的小区,刚刚由政府统一完成了节能改造,不仅修复了屋顶,还做了外墙保温,这个冬天温暖了许多。

青岛市王哥庄街道仰口花园小区居民 刘维敬:外墙做了保温以后,我们家里也暖和了。现在基本上能达到20℃,电费也省了不少。改造都是政府出的钱,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心里很高兴。

青岛是第五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之一,仅2023年就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671万平方米,有20万户农户顺利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五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改造一项政策,就支持了80多个城市。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司长 郜进兴:近五年来安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约30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为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资金4640亿元。

惠企利民促发展,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打出“组合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城中村改造、5G融合设施等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增发国债1万亿元,保障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同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增加产粮大县奖励。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有力支持了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这一年,货币政策是如何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我们从银行的一个信贷员说起。

在安徽合肥,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建设的动力电池项目,在春节前需要一笔3000万元资金。银行的信贷员潘超超,正在跟这家企业对接项目的融资需求。从企业提出需求,到银行放款只用了3个工作日。

潘超超告诉记者,2023年,他们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效率不断提升。从他的切身感受看,贷款投放跟以往相比,既有“不变”也有“变”。“不变”是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银行的信贷资金没有出现过紧张的情况。这不得不提,2023年3月和9月人民银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累计释放流动性超1万亿元。


而说到“变”,潘超超拿出了一份2023年贷款名录,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一年他们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了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信贷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这部分信贷占比达78.6%。

农业银行合肥新站高新区支行公司部 潘超超:制造业贷款我们一共投放了30.5亿,比2022年增加了15.8亿元,户数由原来的65户增加到了156户。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一共投放了27.4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12.2亿元。


全国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2023年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22万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

潘超超感受较深的另一个变化是,在各项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同比多增的同时,2023年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这一年,人民银行两次降息,与此同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作用持续发力,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降0.2个和0.1个百分点。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为3.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曾刚:在相关领域,信贷结构有明显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市场信心恢复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由此也构成了我们整个2023年经济恢复向好的一个基本动能。

宏观调控精准有效 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2023年,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助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2024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将在哪里发力?将有哪些期待呢?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词”。但是究竟要如何加力和提质增效呢?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 王建凡:2024年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用好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适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同时)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该保的保、该加的加、该砍的砍,把财政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


减税降费直接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2024年,政策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 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 罗志恒:我们在减税降费这一块比较注重精准性。制造业是我们的基础,是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很重要的方面,每一分钱的减税降费要实现出更大的效果。


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曾刚:意味着在总量层面上还是会进一步地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在结构层面上,会进一步要求强化货币政策对信贷资金、对于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

与去年相比,今年货币政策由“精准有力”转向“精准有效”,专家表示,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实现可持续较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 李斌:充分发挥好金融可以跨时间、跨空间配置资源的独特作用,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dblock test (Why?)


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一起看2023中国经济成绩单的背后→ - 四川在线
Read More

上交所修订《纪律处分实施标准》将科创板核心技术人员纳入监管对象-中新网 - 中国新闻网

  上交所修订《纪律处分实施标准》将科创板核心技术人员纳入监管对象

  上市公司五种财务造假可从重实施纪律处分

  日前,上交所发布了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0号——纪律处分实施标准》(简称《纪律处分实施标准》),适用于主板、科创板上市公司,引发市场关注。

  违规减持情节严重可公开谴责

  这些新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落实独立董事制度改革,总结、评估、完善现行独立董事违规处理标准,进一步优化独立董事追责逻辑,体现过罚相当、精准监管;二是体现科创板特殊性,根据科创板纪律处分差异化制度安排,明确科创板特殊违规类型的处理标准;三是大力惩处资金占用,新增资金占用违规中一定期间不接受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发行人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处理标准;四是从严打击财务造假,落实严监管、强监管要求,明确财务造假处理标准及相关从重情节。

  新规明确科创板上市公司适用《纪律处分实施标准》,将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纳入相关监管对象,并重点明确了红筹企业重大非关联交易及关联交易违规、红筹企业存托凭证相关信息披露违规、科创属性相关事项信息披露违规、表决权差异安排违规、违反科创板特别规定的股票买卖行为等处理标准。

  新规还指出,科创板公司上市时未盈利的,在公司实现盈利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第4个会计年度和第5个会计年度内,违反相关规定,减持的首发前股份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违规交易股票数量达到总股本的1%或者金额达到2000万元,情节严重的,上交所可以对相关监管对象予以公开谴责。

  加大对资金占用的惩处力度

  《纪律处分实施标准》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存在下列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上交所可以对上市公司及相关监管对象予以公开谴责:被占用资金发生额1亿元以上;被占用资金发生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上。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导、组织、指使违规行为,占用金额巨大且拒不偿还,致使上市公司、投资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上交所可以视情形对其实施一年至五年内不接受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发行人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

  未按规定披露业绩可通报批评

  《纪律处分实施标准》规定,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或者舞弊的,上交所可以对上市公司及相关监管对象予以公开谴责。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交所可以视情形从重实施纪律处分:造假金额或占比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相关违规涉及欺诈发行;相关违规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件;其他从重情形。

  还有业绩预告方面,新规规定,上市公司未按规定披露年度业绩预告,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交所可以对上市公司及相关监管对象予以通报批评: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预告业绩与定期报告业绩存在盈亏性质变化、差异幅度达到100%等重大差异;业绩预告未披露或者逾期披露,情节严重的。

  完善独立董事责任认定标准

  在完善独立董事责任认定标准方面,新规针对性地细化了独立董事责任认定的考虑因素及从轻、减轻、免除实施纪律处分的情形,补充了不能减免责任的具体情形,体现过罚相当、精准追责。同时,新规就《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规定的选任管理、履职保障、履职手段等事项,增加了涉及违规的处理标准,及时追究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违规责任。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

Adblock test (Why?)


上交所修订《纪律处分实施标准》将科创板核心技术人员纳入监管对象-中新网 - 中国新闻网
Read More

Friday, January 19, 2024

中国发布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为提振全球经济复苏增强有力信心_中国网客户端 - 中国网

中国网1月20日讯(记者 彭瑶)2023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1%;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2%;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0%……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综观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各行各业生产恢复加快,创新投入带动产出,消费市场热点频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纵向看,GDP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横向比,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回升向好的趋势。

资料图:天津港。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应用了多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科技,实现目前全球港口最高水平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作业。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政策调控护航经济向好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这一年,我国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等数字消费规范发展等举措加快落实,消费模式持续创新,新业态不断涌现,市场活力加速释放。

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服务消费较快回暖,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2%,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消费成为2023年带动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近期,文旅消费热从哈尔滨辐射全国,更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彰显中国经济强大内需动力。

这一年,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素流动趋于活跃,产销衔接状况逐步好转;同时,面对外需收缩等不利影响,加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解决当前外商来华投资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突破41万亿元,出口实现正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2.8%,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比上届增长6.7%。农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增长5%,消费品增长1.2%,能源产品进口增长27.2%。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全年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背景下,2023年1至11月,我国外商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保持历史高位。

这一年,一系列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稳定了企业发展预期,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尤其是提升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措施,为创新注活水、强底气。与此同时,支持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政策持续发力,法治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42.7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9万件,占比首次超过七成。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1.4%,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较2022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且逐年提升。初步核算,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历史性超过火电。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10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实现连续3个月增长,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中小企业展现了较强的发展活力和韧性。

资料图: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文物修复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成效显著。从2015年起,三坊七巷游客量连续8年突破千万人次。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政策调控张弛有度,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与坚强支撑。“去年一年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国上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如是说。

资料图: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2023年11月,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该园区下线,为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预期中国经济今年保持良好增长 为提振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能

在经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严重不足后,近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业机构对2024年经济形势作出预判,认为全球经济增长依然放缓。

1月4日,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利率持续高企,冲突升级,国际贸易疲软,气候灾害增多,给全球增长带来巨大挑战。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的2.7%放缓至2024年的2.4%,低于疫情前3%的增长率。发达经济体增速将从2023年的1.6%降至2024年的1.3%,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从2023年的4.1%降至2024年的4.0%。有约四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2024年的年通胀率将达10%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的3%放缓至2024年的2.9%,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连续第3年放缓,从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这将使2020年至2024年成为全球经济30年来增速最慢的5年。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则预测,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2.1%。野村证券在其2024年市场展望中预测,得益于半导体行业的复苏,亚洲经济2024年年初增速有望超过发达国家,“进入最佳点”。

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再次让世界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为提振全球经济复苏增强信心。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按照可比价计算,2023年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正在从基于投资和基础设施等的增长转向基于创新引领的增长。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中国也可以为推动各国重建信任作出重要贡献。国际金融论坛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32%。

资料图: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该中心承接全部沈阳到发中欧班列,从沈阳出发经各口岸出境抵达欧洲,历时约20-25天,时间是传统海运的三分之一,价格是空运的五分之一。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近日,中国多个部委有关负责人发表谈话,就落实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精神介绍下一步工作,包括强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使用,持续加大支持科技研发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力度,研究新一轮贸易政策措施,支持“新三样”等绿色产品、有竞争力的智慧产品扩大出口,制定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等。

康义认为,中国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短板领域不断补强,要素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关键领域的保障能力建设取得实效。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动能转换提档升级,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新的增量措施和存量政策还会叠加发力,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为中国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着眼于中国经济带来的稳定性和确定性,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多个国际组织表示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IMF于近期对2024年中国经济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该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预测,中国经济在2024年将保持良好增长,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1/3。OECD上调0.1个百分点。

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银行、瑞银、汇丰、渣打、巴克莱银行等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表示依然看好中国经济。

2024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国将继续以自身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编审:魏婧 王月博

相关阅读

中国发布丨从快递业高速增长透视中国经济强大发展韧性

Adblock test (Why?)


中国发布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为提振全球经济复苏增强有力信心_中国网客户端 - 中国网
Read More

A股三大指数缩量震荡游戏股旅游股表现活跃 - 上海证券报

游戏板块指数日K线图
张大伟 制图

◎记者 李雨琪

周五,A股三大指数低开后持续震荡,北证50指数逆势涨超2.5%。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2832.28点,跌0.47%;深证成指报8787.02点,跌0.68%;创业板指报1715.44点,跌0.98%。沪深两市成交额6666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982亿元。

盘面上,北交所市场维持强势,联迪信息、美之高以30%幅度涨停;纺织服饰板块再度走强,华升股份、哈森股份、九牧王、太平鸟等多股涨停;旅游出行板块表现活跃,云南旅游、丽江股份涨停;短剧、游戏股盘中冲高,龙版传媒、游族网络涨停;此前活跃数日的光伏板块跳水,金刚光伏跌超10%,清源股份跌停。

短剧、游戏股走强

昨日,以短剧、游戏股为首的传媒板块表现亮眼。截至收盘,上海电影、龙版传媒、惠程科技、中视传媒、游族网络涨停,姚记科技、恺英网络、神州泰岳涨超5%。

消息面上,据抖音集团官方微信发布,1月18日,抖音举办2024精品微短剧“辰星计划”暨春节档发布会。“辰星计划”宣布,将给予精品微短剧创作者资金和流量扶持,影视公司、媒体机构、MCN机构及个人均可参与。创作者可通过联合投资和联合运营两大模式与该计划合作,最高可获得500万元现金和1亿流量扶持。

另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披露,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销收入2563.75亿元,同比增长15.29%。其中,自研产品海外实销收入163.66亿美元,规模连续4年超千亿元人民币。

据国泰君安证券梳理,202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发放国产游戏版号977款,相比2022年的468款和2021年748款显著增加。银河证券认为,版号发放整体趋势向好将持续优化供给端,各大厂商后续游戏产品储备充足,新产品周期正逐渐稳步开启。随着新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各家游戏公司盈利端将稳步开启新一轮利润释放,推动游戏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

旅游、纺织服饰板块表现活跃

旅游酒店板块昨日再度表现活跃。截至收盘,云南旅游、丽江股份涨停,九华旅游、桂林旅游、三特索道、君亭酒店、峨眉山A、张家界等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2024年春运形势及工作安排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运期间民航运输旅客量将达到8000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9.8%,较2023年增长44.9%,有望创历史新高。

在近日举办的2024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马仪亮预测,2024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60.25亿人次,同比2019年的恢复率为25%;入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64亿人次。

甬兴证券认为,预计春运期间出境游市场将形成短期旺季,春节前后部分单日国际航班量将出现小高峰。预计2024年民航运输市场或将迎来显著复苏,短期内,考虑到寒假叠加春节长假,出行产业链有望整体受益。

此外,纺织服饰板块昨日再度走强,华升股份、哈森股份、深中华A、洪兴股份、九牧王、太平鸟等多股涨停。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从全球服饰品牌去库存进程及国内纺织制造公司近况来看,当前纺织业下游品牌客户去库存已临近尾声,部分客户率先完成去库存,纺织制造板块将进入补库周期,2024年业绩持续改善的方向不变,看好运动制造链的恢复弹性及具备景气度的个股。

机构:A股震荡上行可能性加大

展望后市,银河证券认为,国内宏观经济逐步企稳,A股估值水平持续下探至底部区域,短期A股震荡上行可能性加大。

渤海证券分析,如果短期外部风险减弱,且市场情绪逐步企稳,则指数有望实现反弹。行业配置方面,可博弈前期超跌板块的反弹修复机会,如电力设备、医药、TMT板块。此外,还可关注中长期资金入场带来的大金融板块的投资机会。

国盛证券表示,近期市场持续震荡调整,仍为悲观情绪所主导。而市场低位的情绪出清,也集中释放了部分恐慌情绪,随着后续政策取向更加积极,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同时,随着场外资金增持和上市公司密集回购,市场多空失衡格局或修复。中期来看,随着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经济修复进程有望加速,增量资金或加速入市,后续可关注量能同步放大水平。当前位置和时点,建议保持价值略大于成长的均衡配置。

海通证券认为,配置上,高股息策略仍然可行,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等板块仍能获得较高固定收益,但应关注其股息率变化。春节前后,消费升温迹象逐渐增多,旅游酒店、食品饮料、零售等板块业绩有望超预期。长期来看,TMT板块的估值依旧具备性价比,在业绩增长预期仍在的情况下,可逢低关注。

Adblock test (Why?)


A股三大指数缩量震荡游戏股旅游股表现活跃 - 上海证券报
Read More

Thursday, January 18, 2024

商务部回应红海局势升级: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中国青年网 - 中青网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谢希瑶)针对红海局势不断升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18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希望有关各方从该地区安全稳定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大局出发,恢复和保障红海水域航道安全,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畅通和国际贸易正常秩序。我们也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密切跟踪相关动态,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支持帮助。

Adblock test (Why?)


商务部回应红海局势升级: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中国青年网 - 中青网
Read More

2023中国经济年报丨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高技术产业发展亮眼_石家庄新闻网 - 石家庄新闻网

2024-01-18 19:51:06 来源:光明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实习生 李炀)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3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

2023中国经济年报丨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高技术产业发展亮眼

Adblock test (Why?)


2023中国经济年报丨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高技术产业发展亮眼_石家庄新闻网 - 石家庄新闻网
Read More

最高增长近30倍!超280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度业绩预告_中证网 - 中证网

吴玉华 中证金牛座

  1月18日,齐峰新材、益生股份、泛亚微透、双箭股份等在披露业绩预喜后迎来股价上涨。

  近期,还有一大批上市公司在发布业绩预喜公告后,股价显著上涨,走势强于大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18:00,已有285家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从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来看,净利润预增的公司有242家,净利润预降的公司有43家。

  业绩预喜公司中,有9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净利润同比增幅在50%-100%之间的公司有76家。

  具体到个股看,齐峰新材的增幅最大,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为2967.56%;普瑞眼科、中科飞测-U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分别为1285.51%、1278.34%,分列第二和第三。

  已公布业绩预告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前十股票   

来源:Wind

  从已公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来看,电子、机械设备、汽车、医药生物行业绩预喜的公司较多,分别达26家、26家、26家、25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Adblock test (Why?)


最高增长近30倍!超280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度业绩预告_中证网 - 中证网
Read More

Wednesday, January 17, 2024

中国2023年GDP增长5.2%,为除疫情三年外的三十年最慢增速 - Wall Street Journal

为何中国许多高校毕业生当起了“全职儿女”

今年夏天,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但这些年轻人中有许多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回家与父母同住,以做家务换取报酬。《华尔街日报》分析了中国青年失业率创历史新高的原因以及“全职儿女”和“躺平”现象。封面图片制作:Adam Adada

Adblock test (Why?)


中国2023年GDP增长5.2%,为除疫情三年外的三十年最慢增速 - Wall Street Journal
Read More

沪指午后加速回落收跌2.09% 全市场超4900只股票下跌-新闻 - 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费天元)1月17日,A股三大股指午后跌幅持续扩大,齐创阶段新低。上证指数收盘报2833.62点,跌2.09%。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跌2.58%和3.00%。全市场超4900只股票下跌。31个申万一级行业全部飘绿,有色金属、食品饮料板块跌幅居前。

Adblock test (Why?)


沪指午后加速回落收跌2.09% 全市场超4900只股票下跌-新闻 - 上海证券报
Read More

沪指跌超2% 冰雪旅游板块活跃_中证网 - 中证网

李莉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李莉)1月17日,A股三大股指下挫,创年内新低,创业板指失守1700点,贵州茅台午后跌幅扩大,收盘跌破1600元关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沪指跌2.09%,报2833.62点;深证成指跌2.58%,报8759.76点;创业板指跌3.00%,报1699.62点。

申万一级行业板块全线下跌,有色金属板块跌幅居前。概念板块中黑龙江省国资、冰雪旅游板块涨幅居前,锂矿板块领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Adblock test (Why?)


沪指跌超2% 冰雪旅游板块活跃_中证网 - 中证网
Read More

油价迎2024年首跌加一箱油少花约2元_中国网 - 中国网

据国家发改委通知,1月17日24时起,每吨汽油下调50元,每吨柴油下调50元。

1月17日,山西太原,车辆在加油站加油。当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1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50元人民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上述调整落地后,油价迎来2024年首次下跌。机构测算,此次调价折合92号汽油每升下调0.04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04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04元。

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为例,这次调价后,车主加满一箱油将少花2元左右。柴油方面,油箱容量为160L的大货车,加满一箱油将省下约6.4元。

资料图:加油站。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摄

隆众资讯分析师刘文杰表示,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宽幅波动频现。虽然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市场对潜在供应风险的担忧有所升温,但原油供应暂未出现实质性中断,美元汇率有所回升,原油成本端空好博弈仍显。

“整体来看,计价周期内挂靠油种均价下移,所对应的原油综合变化率负向区间运行,开启本轮零售价下调窗口。”

1月17日,山西太原,车辆在加油站加油。当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1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50元人民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本轮是2024年第二次调价。调价落地后,成品油价格年内将呈现“一涨一跌”格局。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4年1月31日24时开启。

“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搁浅的概率较大。”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表示,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小幅上调的趋势。目前来看,国际原油市场空好博弈态势明显,或维持窄幅震荡表现。

“短期内,国际原油走势或维持震荡,新一轮零售价调整方向尚不明朗。”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毕明欣表示,后市来看,投资者继续关注中东局势发展变化,红海地区局势仍有摇摆。市场观望情绪升温或导致油价承压,原油短期仍将维持震荡走势,消息面指引有限。(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

【责任编辑:刘维佳】

Adblock test (Why?)


油价迎2024年首跌加一箱油少花约2元_中国网 - 中国网
Read More

Tuesday, January 16, 2024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1.8%(新数据新看点)--经济·科技 - 人民网

  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刘志强、王政)1月15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1至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前述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2023年,我国分别有5家、7家、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8.4%,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0.7%,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9.2%,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团之首。船舶企业建造效率大幅提升,全年交付20艘全球最大2.4万箱超大集装箱船,年交付6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

  收入利润持续改善。2023年1至11月,船舶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突破4.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船海产品出口金额大幅增长21.4%,推动我国重点机电产品出口止跌企稳。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23年,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居全球第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7日 01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Adblock test (Why?)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1.8%(新数据新看点)--经济·科技 - 人民网
Read More

李强出席达沃斯论坛 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 - 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周二(16日)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反弹回升,预计 2023 年增长 5.2% 左右,高于 5% 左右的官方目标。他是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即将于本周三发布全年经济增长数据前做出以上表示的。

 

据路透社报道,李强周二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能够应对好跌宕起伏,将继续为世界提供动力,长期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他还谈到中国经济对商业开放,并强调中国的外国投资潜力,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正在快速城市化,以及中产阶级预计将会增长。

 

李强率领大型官方代表团出席本周的世界经济论坛。他是自 2017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来,在瑞士达沃斯与全球商界和政治精英接触的最高级别中国官员。

 

美国《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曾发表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荣大聂(Daniel H. Rosen)的文章,其中说,中国2023年GDP增长可能仅为0至2.5%,这一较低的增速估计与中国政府和IMF认可的官方数据相去甚远,却与去年一些传闻中的很多其他数据更为吻合。

 

责编:凯迪

Adblock test (Why?)


李强出席达沃斯论坛 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 - 自由亚洲电台
Read More

达沃斯2024|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启幕: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低利率时代”一去不复返? -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在全球面临重重挑战之际,1月15-19日,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克洛斯特斯举行,召集世界各地的2800多位各界领袖,推动对话、加强合作并深化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应对全球重大挑战。

“我们面对着一个分裂的世界和不断加剧的社会分化,这导致日益普遍的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危机管理,而是要寻找当前问题的根源,共同建设更有希望的未来,从而重建对未来的信任。”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表示。

整体而言,此次年会旨在实现以下目标:恢复和重构必不可少的合作,提升韧性和安全性;重新激活经济增长,改善生活品质;快速采取行动,在保护气候和自然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确保技术发展具有包容性;开展人力投资,创造公平机会。

据悉,300多位政要出席本届年会,包括6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世界所有关键地区均有代表参加。

“在全球挑战亟需紧急解决方案之际,创新的公共-私营部门的合作对于将想法转化为行动至关重要,”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Børge Brende)表示,“论坛为开展研究、建立联盟和制定框架提供了常态化机制,能够常年促进使命驱动的合作。年会将是这种合作的加速器,能够深化各界领袖之间、各类倡议之间的联系。”

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论坛首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 《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显示,金融形势的紧张、地缘政治的分裂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继续影响全球经济,导致经济前景依然暗淡并充满不确定性。

半数以上(56%)的首席经济学家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走弱,43%的受访者则预计经济形势保持不变或上行。绝大多数受访的首席经济学家也相信,劳动力市场(77%)和金融状况(70%)将在未来一年趋向缓和。尽管对所有地区的高通胀预期有所回调,但区域经济增长前景存在广泛差异,而且没有哪个地区确定能在2024年迎来强势增长。

“最新发布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凸显了当前动荡不定的经济形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Saadia Zahidi说,“在各国差距加速扩大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的韧性将在未来一年继续接受考验。虽然全球通胀形势有所缓和,但经济增长正在停滞,金融形势依然紧张,国际社会的矛盾在日益加深,不平等状况在不断加剧。这些都表明,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合作,为持续、包容的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分地区来看,南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将保持积极的增长前景,并在整体上维持自上一次调查以来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受访者预计南亚(93%)、东亚和太平洋地区(86%)至少能在2024年维持适度增长。

和2023年9月调查时相比,欧洲的经济前景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预计经济将会疲软或非常疲软的受访者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77%。美国、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增长前景也受到了削弱,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这两个地区今年将适度增长或实现更为强劲的增长,而去年这两个地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8%和79%。

“低利率时代”或一去不复返

在应对通胀的同时,加息也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加大全球市场压力、引发债务可持续性风险并改变投资方式。高利率会成为新常态吗?新的均衡会是什么样子?虽然市场预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今年将大幅降息逾100个基点,但达沃斯论坛上多个声音表明,一切都未成定数。

1月16日,IMF第一副总裁Gita Gopinath、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思科首席执行官罗卓克(Chuck Robbins)、纳斯达克首席执行官Adena Friedman围绕“高利率现实”进行了深入探讨。

Gopinath表示,现在断定美欧央行今年将大幅降息还“为时过早”。虽然通胀有所下降,但由于美国和欧洲劳动力市场紧张,工作还没有完成。

与此同时,经济软着陆概率也在提高。Gopinath表示,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更加强劲,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加息的影响,但也看到了韧性。劳动力市场正在放缓,但速度要缓慢得多。“我们在大西洋两岸看到的情况就像是软着陆,可能性已经上升了很多,不需要经济活动遭受巨大冲击,通胀就已经下降。”

与此呼应的是,维勒鲁瓦也强调,目前还无法确定欧洲央行可能在今年哪个季度降息。今年欧洲央行应该会降息,除非有重大意外。此外,除非中东冲突等风险出现重大升级,否则接下来不太可能加息了。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维勒鲁瓦表示,欧洲央行下一步行动可能是今年降息。不过,维勒鲁瓦拒绝透露欧洲央行具体何时削减借贷成本。“欧洲央行不是日历驱动的,而是数据驱动的,目前还无法确定何时降息。”

对于抗通胀进程,维勒鲁瓦认为仍需继续努力。“到目前为止,货币紧缩相当成功,甚至比我们一年前在达沃斯所预期的还要成功。但现在宣布抗通胀胜利还为时过早,工作尚未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今年美欧央行将降息,但“低利率时代”或一去不复返。维勒鲁瓦表示,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经济转型将意味着长期利率上升,欧洲央行的利率在整个周期内可能处于平均2%左右的“新常态”。

与此呼应的是,Gopinath也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下半年利率将会下降,但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时期相比,预计未来三到四年的利率将会更高。

二季度IPO市场可能“再次开放”

在美联储暴力加息后,全球IPO市场陷入“冰封”。虽然利率很难回到此前的低位,但今年降息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投资者信心。

在Friedman看来,随着投资者信心增强,今年二季度IPO市场可能“再次开放”。“由于今年资金成本可能会降低,投资者可以开始考虑如何重新构建公司盈利模型。”

虽然去年的市场表现“头重脚轻”,科技巨头引领涨势,但如今包括小盘股在内的更广泛市场的估值也开始出现改善。Friedman表示:“未来资本成本可能会稳定下降,这也会激发投资者的兴趣,这意味着IPO市场将再次回来。”

具体而言,Friedman透露,大约有85家公司希望在纳斯达克上市,预计IPO将集中在第二季度。

但对于市场预测今年美联储将降息150个基点,最早3月降息,Friedman有些担忧。市场已经预测美联储将会降息,但她“有点担心”降息预测过于激进,“美联储可能希望在采取重大举措之前达到稳定状态”。

因此,2024年仍需警惕市场过热风险。罗卓克警告称,一些私营公司的估值“再次疯狂”,专注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公司的估值已基本回到低利率环境下的鼎盛时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市场暴跌到重回巅峰只经历了短短两年,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Adblock test (Why?)


达沃斯2024|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启幕: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低利率时代”一去不复返? -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Read More

Monday, January 15, 2024

北交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正式开市--经济·科技--人民网 - 人民网

  本报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王俊岭)记者从北京证券交易所获悉,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正式开市。

  开市首日,北交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共上市3只企业债券,发行人分别为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智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4.8亿元。

  目前,北交所已初步形成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公司(企业)债,以及科创债、绿色债等10个专项品种在内的基础债券产品体系。

  据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周贵华介绍,北交所已受理39单公司(企业)债券项目,拟注册金额697.9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现代化、医药产业创新等国家战略支持的领域。此外,北交所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已经达到5.03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规模已占全市场发行量的三成。

  证监会表示,将会同有关各方大力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建设,加强交易所债券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深化债券市场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卫嘉、白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Adblock test (Why?)


北交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正式开市--经济·科技--人民网 - 人民网
Read More

北交所信用债市场敲钟开市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占比有望提升-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正式开市,标志着北交所债券市场建设步入新阶段。

在北交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开市仪式上,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表示,信用债市场开市是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新起点,也将为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北交所方面了解到,信用债市场开市首日共上市3只企业债券,发行人分别为北京国资、京投公司、广州智都,发行规模合计24.8亿元。截至目前,北交所已受理信用债项目39单,拟注册金额697.9亿元。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参考资金使用期限规划、自身估值情况、综合融资成本等考虑,既需要股票融资(直接融资),也需要债券融资(间接融资)。因此股票和债券等融资工具对于一个交易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批3只企业债上市

2023年,北交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相关要求,参与承接企业债并一体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

去年9月15日,北交所与上交所、深交所一道就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北交所以承接企业债为切入点一体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

去年10月23日,北交所正式启动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受理审核工作。2023年12月1日,北交所正式启动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发行备案、簿记建档等发行承销业务。

今年1月3日,北交所首单获批、首单发行的信用债券——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第一期)已成功发行。

今年1月12日,北交所发布关于公司(企业)债券市场开市的通知,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定于2024年1月15日正式开市。整体来看,北交所公司债券市场在稳步推进。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北交所信用债市场开市是北交所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提高北交所的关注度与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资金到北交所。

记者注意到,1月15日首批上市的3只企业债券,分别是“24京资01”“24京投01”“24智都01”。

其中,“24京资01”的发行人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规模是10亿元,期限三年,票面利率2.55%,最新主体信用评级为AAA,主体评级展望稳定,该债券仅限专业投资者中的机构投资者交易。

“24京投01”的发行人是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这只债券发行规模同为10亿元,期限三年,票面利率2.52%,最新主体信用评级为AAA,主体评级展望稳定,最新债券评级为AAA。

“24智都01”的发行人是广州智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债券发行规模4.8亿元,期限七年,票面利率是3.3%。最新主体信用评级为AA+,主体评级展望稳定,最新债券评级为AA+。

截至1月15日,北交所网站已受理信用债项目39单,拟注册金额697.9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医药产业创新等国家战略支持的领域。从发行审核进度来看,8单已受理,28单已反馈,3单注册通过。按地域划分,在上述39单已受理信用债项目中,浙江拔得头筹占据9单,其次是江苏7单,北京、山东、河南4单,湖北3单,广东、福建各2单,河北、陕西、安徽、江西各1单。

交易所功能进一步完善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交易所债券市场之前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概览》显示,2022年债券发行量41万亿元,债券托管量129万亿。

目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品种有: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公开发行公司债、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可转债、可交换债、分离债、资产支持证券等。

在诸海滨看来,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加之北交所市场的成立且定位清晰,北交所也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在《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中,就有对北交所债券市场的规划:“持续丰富产品体系。高标准建设北交所政府债券市场,支持北交所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丰富北交所指数体系,稳步扩大指数化投资。持续开展北交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研究,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基于此,诸海滨告诉记者,北交所这次信用债市场开市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地位提高具备了全部交易所的主要工具。其二,北交所债券品种也根据自身特点和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进行了调整,北交所已经发行了政府债券,未来将推出所有的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品种,包括短期公司债券、可续期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券、低碳转型公司债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乡村振兴公司债券、“一带一路”公司债券、纾困公司债券、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等十种债券。

“海外金融市场的经验显示,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大于股市,成为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诸海滨指出,海外成熟金融市场中,公司债更是个大市场,公司债规模仅次于国债。对于中国来说,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占比明显偏低,存在短板,北交所公司债市场的开始,标志着这一短板正在改善。

此外,在诸海滨看来,在“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密集的北交所,流动性已经有较好的条件,此轮改革推出的公开发行公司债等特色金融产品同样对于发挥服务中小企业、支持创新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市场内的投资者类型,引入偏好债券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同时,对投资者而言同样提供了新的资金配置方向,享受北交所发展的红利。

下一步怎么走?

资本市场主要由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组成。一个成熟且有影响力的交易所必须有股票市场也要有债券市场,这样才能为实体经济和各类型和所处不同生命阶段的企业服务。

“债券是证券交易所的基础品种,是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北交所债券市场建设,国家各有关部委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北交所市场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周贵华在开市仪式上表示。

周贵华指出,目前,北交所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公司债、企业债,以及科创债、绿色债等10个专项品种在内的基础债券产品体系,债券市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据其介绍,2022年,北交所以服务政府债券发行为起点,高标准开展债券市场建设。

目前,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已经达到5.03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规模已占全市场发行量的三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交所将协同各方、凝聚合力,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把北交所债券市场建设好、发展好,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周贵华称。

周贵华表示,下一步,北交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下,持续推进北交所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围绕满足市场需求、夯实市场基础,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丰富市场产品体系,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更加多元的产品;二是持续践行“开门服务、直达服务、精准服务”的“三服务”理念,竭诚做好债券发行、交易等各环节的组织保障,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市场监管,不断提升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为市场参与各方营造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生态。

Adblock test (Why?)


北交所信用债市场敲钟开市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占比有望提升-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
Read More

Sunday, January 14, 2024

宏观经济/CPI符预期人行今季料减息\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 大公報

  图:中国去年12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按年降0.3%。

  中国去年12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按月上涨0.1%,按年降0.3%,符合市场预期。预计随着扩内需政策发力,叠加春节因素,今年2月CPI按年变幅能回升至上涨区间。

  寒冷天气推升蔬菜等食品价格但幅度有限。12月食品按月上涨0.9%,与历史12月平均按月降幅基本持平,按年降幅收窄至3.7%。12月中上旬中国部分地区突发的寒冷天气,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生产储运,造成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但下旬天气转暖后有所缓解。

  肉类继续拖累食品价格。猪肉方面,受到前期产能去化缓慢影响,供给依旧充裕,节日与冬季因素下消费好转但改善不明显,价格整体保持低位,12月按月下降1%,不过依靠上年基数下降,按年降幅收窄至26.1%。其他肉类涨幅弱于季节性,牛肉按月跌0.4%,羊肉按月涨0.4%。整体看,肉类消费供给充沛而需求不旺仍是主要特征。

  鲜菜、鲜果水产品受天气影响按月上升。受寒冷天气影响生鲜食品转运,12月鲜菜按月上涨6.9%,略高于6.5%的历史平均12月涨幅,但按年涨幅回落至0.5%;鲜果按月上涨1.7%,但低于2.9%的历史平均12月涨幅,受上年高基数影响,按年由11月上涨2.7%转为下降0.3%;水产品按月涨0.9%,按年降幅收窄至0.6%。

  整体看,尽管寒冷天气一度推升部分生鲜食品价格,但随着天气好转,负面影响基本消退。从全国和全月平均温度看,12月平均气温较历史水平略高,依旧呈现暖冬特征,再叠加猪肉价格低迷,食品价格的反弹力度低于预期。

  能源价格明显保持回落。12月国际能源价格呈现先跌后涨的V形走势,中国成品油价格调整略滞后,全月累计两次下调,2023年第四季度共下调6次,对CPI能源分项形成较大向下压力。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按月下降4.5%,按年下跌1.4%。居住项下,水电燃料按月上涨0.1%,低于0.2%的历史平均12月涨幅。

  核心CPI保持平稳。12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月上涨0.1%,按年上升0.6%,与11月份涨幅相同。服务与非食品消费品整体表现符合季节性规律。

  耐用消费品表现分化。“耐消三大件”按月两升一降。其中,家用器具按月上涨0.6%,按年降幅收窄至0.6%;通信工具按月涨3.1%,按年降幅明显收窄1.4个百分点至2.3%。从原因看,主要是“双十一”等活动结束后打折力度减弱。不过12月交通工具依旧按月下降0.7%,按年降幅扩大0.4个百分点至5.4%,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产能不断扩张,并冲击传统汽车市场,导致汽车价格战持续激烈。

  服务价格季节性小幅回升。12月服务价格按月上涨0.1%,冬季与节日因素推升需求小幅恢复,基本符合季节性规律,按年上涨0.1%,与11月持平。

  整体看,12月CPI按月与按年表现符合预期。非核心方面,食品与能源一涨一跌有所抵销,其中食品受寒冷天气影响有所上涨但幅度有限,肉类价格依旧保持低位也限制食品涨幅,能源价格则受外部传导和持续保供稳价政策按月下行。核心CPI表现平稳,按月表现符合季节性,按年则与11月持平,继续处于较低的历史10%分位附近。

  下月CPI有望回升

  从全年看,2023年CPI涨0.2%,并未出现年初预期的疫情放开后的通胀回升现象。其中,既有猪肉对食品的拖累,也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影响。同时,核心通胀回升幅度不及预期,保持在历史偏低的位置,反映了居民消费需求依旧不足。

  在2023年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着力扩大内需”,要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货币政策方面,随着美联储加息结束,上半年有望开启减息,对中国的掣肘逐渐减弱。从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来看,人民银行将会“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上年末国有银行和股份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负债成本下降为贷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2024年第一季度减息的概率正在上升。预计随着扩内需政策逐步发力,叠加春节错位因素影响,2024年2月CPI按年表现大概率能回升至上涨区间。

Adblock test (Why?)


宏观经济/CPI符预期人行今季料减息\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 大公報
Read More

汽车行业跟踪:2023年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特斯拉官宣降价_行业研究_研报_股票 - 证券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汽车行业跟踪:2023年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特斯拉官宣降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中国汽车工业迈上新台阶,2023年汽车产销量均首次突破3000万辆。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8%。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新能源汽车已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增长点。
特斯拉以价换量,关注产业链弹性。1月12日,特斯拉中国官宣部分车型降价,Model3焕新版起售价24.59万元,下降1.55万元,Model Y起售价25.89万元,下降0.75万元。此番降价后,Model3长续航版、Model Y后驱版与长续航版已降至历史最低价。复盘特斯拉官降历史,22年10月与23年1月官降后,月度、季度交付出现环比提升。我们认为此次降价幅度较大,且多款车型已降至历史最低价,有望在春节前进一步削弱消费者观望情绪,带动月交付量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2024年中国车市在内需平稳、供给打开、出口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总量层面预计有望保持平稳向上。结构层面,重点把握“强势整车产业链+智能化+零部件出海+底盘后市场”四大增量主线,挖掘超额机会。整车按新车周期+智能化布局,推荐【长安汽车、比亚迪】等,建议关注【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零部件围绕重点产业链展开,建议关注:①长安汽车产业链【川环科技、溯联股份、博俊科技、银轮股份、豪能股份、保隆科技、上海沿浦、华阳集团】;②理想汽车产业链【博俊科技、秦安股份】;③华为汽车产业链【赛力斯、江淮汽车、信质集团、博俊科技、星宇股份、沪光股份、川环科技、上声电子、上海沿浦、瑞鹄模具】;④智能汽车核心增量零部件【德赛西威、保隆科技、拓普集团】;⑤墨西哥产业链【模塑科技、银轮股份、拓普集团】;⑥汽车后市场【冠盛股份、正裕工业】等。
本周汽车板块小幅下跌。本周(1.8-1.12)汽车板块-0.39%,居中信一级行业第9位,跑赢沪深300指数(-1.35%)0.96pct,跑输上证指数(-1.61%)1.22pct。
子板块除商用车板块外均录得下跌。本周乘用车板块-0.70%,商用车板块+2.13%,汽车零部件板块-0.79%,汽车销售及服务板块-1.32%,摩托车及其他板块-0.17%。
个股方面,乘用车板块比亚迪(+1.66%)录得上涨;商用车板块宇通客车(+15.07%)、江铃汽车(+3.87%)等涨幅居前;零部件板块光洋股份(+33.55%)、晋拓股份(+10.18%)、神驰机电(+10.07%)、万丰奥威(+10.06%)、恒帅股份(+9.82%)、沪光股份(+8.33%)、钧达股份(+7.39%)、星宇股份(+6.73%)、凌云股份(+5.02%)、浙江世宝(+5.00%)等涨幅居前。
国际速递:(1)沃尔沃汽车2023年全球销量创纪录;(2)韩国2023年进口、国产电动汽车销售份额一升一降;(3)宝马投资6.5亿欧元改造拥有百年历史的慕尼黑工厂,2027年起专门生产纯电动汽车;(4)日本2023年进口纯电动汽车销量首破2万辆,特斯拉、比亚迪、奔驰带动提升;(5)特斯拉柏林工厂将因红海局势而暂停大部分的生产。
国内快讯:(1)中汽协: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有望成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2)江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3)售30万元起,阿维塔11鸿蒙版智享升级款上市;(4)小米SU7 Max版配备激光雷达,新零售模式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5)小鹏、现代公布“飞行汽车”最新规划。
本周碳酸锂、铜、冷轧板、天然橡胶、铝、聚丙烯周均价环比下降。碳酸锂均价周环比-0.31%,铜均价周环比-0.57%,冷轧板均价周环比-0.62%,天然橡胶均价周环比-0.66%,铝均价周环比-0.83%,聚丙烯均价周环比-1.50%。
风险因素:汽车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汽车智能化落地不及预期、零部件年降超预期、外部宏观环境恶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Adblock test (Why?)


汽车行业跟踪:2023年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特斯拉官宣降价_行业研究_研报_股票 - 证券
Read More

Saturday, January 13, 2024

2024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落幕“中国智造”脱颖而出-手机大河网 - 大河网

  202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当地时间12日落幕。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企业参加这一年度科技盛会。很多中国企业带来的产品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创新的技术,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很多展会观众和外国厂商的目光。

  这是一款中国企业研发生产的参展产品,搭载了AI语音识别和翻译功能的鼠标,可以实现语音到文字的快速输入和翻译等功能,吸引了很多前来观展的科技达人的目光。类似的场景在中国企业的展位上随处可见,参展观众普遍看好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展会观众 扎克:我认为(中国将会带来)电池技术的改变,中国正在研制石墨烯电池,你们还制造钠离子电池,我很高兴看到新技术,新创新即将到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重视强化对核心技术的投入,着力打造世界级品牌、出海发展,用实力抗击某些西方国家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遏制打压中国企业的做法。

  中国参展商 杨越超:不仅仅把产业值做上去,同时把质量和技术也做上去,真正掌握核心技术,那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以便在未来同时去开拓更多的品类或者更多的市场,但是基础是要掌握这个核心技术。

  中国参展商 罗炜:来自中国的创新,实际上在全球创新的整个格局里面,实际上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的“隐形冠军”和全世界其他地方的“隐形冠军”一样,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中国很多的“隐形冠军”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的舞台。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刘春: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型消费科技企业,也更重视国际化的运营、本地化的布局和全球化的合作。其实这背后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包容兼蓄的国际化视野,这更是在西方国家提出“去风险化”背景下,“中国智造”以开放对抗封闭,以合作消除对抗,进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巩固全球地位,拓展国际合作最重要基础和最深厚的底气。

Adblock test (Why?)


2024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落幕“中国智造”脱颖而出-手机大河网 - 大河网
Read More

多家民营房企入围,武汉首批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已推送至银行 - 华尔街见闻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多家民营房企入围,武汉首批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已推送至银行    华尔街见闻 经营性物业贷款新规出台释放了什么信号?    新华网 内蒙古:定期分批推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