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市场表现还算坚挺,沪指尾市翻红,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也只是略微下跌。不过,港股市场却遭遇重挫,恒指盘中一度大跌超过600点,创出今年新低23175.37点。尽管尾市有所回升,但依旧大跌366.60点,以23485.64点报收,跌幅1.54%。
毋庸置疑,被称为“估值洼地”的港股市场,还有中概股“一帮”股票,就是今年最大的坑。从年初到现在,恒生指数跌幅已达13.7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幅达到22%,恒生科技指数年内跌幅更是高达28.55%,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垫底。
指数跌成这样,更不要说其中的个股了。港股中的“股王”腾讯,年初最高涨到775.5港元,但现在跌到459港元,最大跌幅超过40%,年跌幅18.55%。另外,美团跌了19%。今年2月上市的快手,上市就是巅峰,最高417港元,如今跌到84港元,最大跌幅高达80%。小米集团年内跌幅也是高达42%。
此外,还有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网易、百度等,也是全部大幅回落。
再看基金,今年最大的一个坑,就是投资港股市场和美股的中概股基金。比如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513050),今年以来净值回落了34.91%,业绩是同类基金中倒数几名。该基金重仓三只港股,腾讯、美团和快手,另外7只是中概互联网公司。
之所以说是大坑,因为还有不少投资者前仆后继的去参与,每个季度的规模都在增加。截至三季度末,规模已经高达267.31亿。
另外一只基金,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164906),今年跌幅39%。
眼看着港股批量腰斩,港股指数全球最熊,还有基金也是大幅回撤,很多朋友开始产生这样的想法,估值洼地已经跌了那么多,是不是可以去掘金了,是不是到了可以贪婪的时候了?
其实,到底要不要抄底港股,首先还是要想清楚一件事,港股,还有中概互联网为啥今年是大坑。就拿港股来说,今年初,大批内地资金涌入港股市场后,造成了港股的交易拥挤,很多股票涨幅巨大。而接下来市场风向一变,港股的流动性再次变得很低。有数据显示,港股上市公司数量比A股多出一半,但日均成交量只有约2000亿港元,只有A股的五分之一。这就是流动性的差距,如此低的流动性,注定港股“只配得上低估值”。还有一点,港股市场是全注册制,每年的新发行量可以说是全球名列前茅,IPO融资额也是全球最高的市场。
低流动性,低换手,低估值,高融资,这种矛盾,未来如果没有出现较大的改观,我觉得要想吸引新的资金进入,难度还是比较大。
尽管很多机构近期也在说,港股市场到了该关注的时候了,未来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但在Z哥看来,如果真的要想抄底港股,可能还得继续再观察和等待,港股现在还没有到真正恐慌的时候,也没有到最低迷的时候,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等着想去抄底港股。只有等大家都绝望了,不再看港股了,不想去抄底港股,那个时候,可能才是真正抄底的机会。还有一点,如果真的要在最低迷的时候抄底港股,那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另外,关注港股的一个重要指标,AH溢价指数,近期随着港股的回落,这个指数也在大涨。周二AH溢价指数上涨了近1%,达到146点。这个146点的意思,就是在A股和H股市场同时上市的公司,A股比H股大概平均价格溢价了46%。近年来,A股和H股互联互通之后,AH溢价指数大概在150点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临界值,一旦达到这个点位,可能就是港股的重要低点的出现,可以密切关注。
最后,Z哥继续给大家分享一下,“基金小每”的入口:
大家只需要识别这个二维码,就能找到“基金小每”,另外,在微信公众号“理财不二牛”的下方菜单栏,也能找到“基金小每”的入口。
“基金小每”是一个全新的投资工具,Z哥也要慢慢熟悉一下它的功能,愿今后能为我们的基金投资提供帮助。如果大家有何疑问,也可以在“基金小每”中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风险提示:权益基金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估值洼地”成今年最大的坑,何时能抄底港股基金? - 搜狐
Read Mor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